高度决定力度,境界决定水平。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主动适应组织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主业、提升境界,为千帆竞发的改革大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以“第一力度”夯实基层基础。找准“病灶”,精准施策,稳中求进推动组织工作落地生根。要增强“红色力量”,打造“两个全面”基层组织。着力补齐基层党建“工作规范不够、责任压实不紧、亮点特色不多”等“短板”,深入实施“红色力量倍增”计划,健全“五个要素、五个体系”,积极创新载体,抓住问责追责这个“牛鼻子”和各级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增强“熔炉力量”,打造“四个合格”党员队伍。着力破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味浓“做”味淡、“党”味浓“+”味淡等问题,烧热“主题党日+”这个红色熔炉,推动学习教育由“党日”向“平日”延伸,由“联动”向“融合”延伸,由“扩面”向“提质”延伸,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增强“制度力量”,打造“五个表率”干部队伍。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注重思想教育和日常监督管理,加强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和履职尽责管理工程,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确保新班子从一开始就把精力放在履职尽责上,从一开始就规范运行机制,从一开始就提振精气神。
以“第一担当”服务发展大局。主动将组织工作融入区委工作大局,品牌化、项目化落实,在解决重难点问题中体现组织部门应有的担当和境界。要为实干肯干者担当,树立“四个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为发展选人、选人为发展”,积极探索“能力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识别、干部在一线选拔”的途径和方法,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逐步深化对工作“一线”的认识,推动力量、投入、资源和工作“四个下沉”。要为创新创业者担当,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强化政策引领,增强政策吸引力,营造“只要是人才、咸安有舞台”的良好环境,让人才“来有盼头”。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实施“桂乡英才”等重点人才工程,让人才“干有想头”。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训体系,打造更多的人才作用发挥平台,让人才“留有奔头”。要为有为敢为者担当,营造干事创业大气场。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按照严格的程序要求,科学界定“公罪”和“私罪”,既容错,更纠错、防错,逐步化解干部“为官不易”的消极心态,为改革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升腾改革发展的大气场。
以“第一情感”彰显工作作为。始终心存感恩、满怀激情地工作,在“大对标”中实现大提升。要强化政治情感,坚守一心为党的思想站位。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政治标准贯穿组织工作全域、全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工作大局,主动把组织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务本务实,对标竞进,擦亮咸安组织工作品牌。要强化群众情感,坚守执政为民的工作定位。深入推进组织系统“三扶一助两促进”活动,全面落实组织部长联系服务基层、定点接待群众来访、对口帮扶等制度,创新“行动学习法”,执行基层办公制度,以实干连民心。要强化部门情感,坚守无私奉献的事业本位。牢固树立看齐、夺旗、底气意识,主动适应组织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自身建设,提振组工干部的精气神,努力争创党和人民信得过的模范部门,努力保持和维护“党员、干部、人才之家”的良好形象。
(胡昌文 作者系咸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和思考
下一篇:
坚定“文化自信” 复兴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