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走街串巷看温泉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6-10-27 09:10:00

①滨河公园多美好
见习记者  张小荣  

  10月23日晚上8点多,滨河公园,灯火闪烁。
  公园内,一群中老年人伴着音乐翩翩起舞。扇子舞、秧歌、印度舞、新疆舞、老年健身舞……让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真美!
  头发花白的熊女士对记者说:“刚退休那阵子,整天不知道干啥,心里那个烦啊,就甭提了。自从加入这个舞蹈队,心情高兴了,睡觉也香了,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呢。”
  一位戴姓老大爷在这群人里格外抢眼,跳得有模有样,不亦乐乎。他说:“我换过肾,需要经常走走,活动活动。这个公园建成后方便多了,我来得更勤了,散散步,跳跳舞,身体好了,精神头也有了。
  健身器械区,一些人正在扭腰、按摩。黎女士说:“在办公室里坐久了,浑身不自在,总想出来动动。以前没地方去只好逛街,结果弄得满头满脸的灰。滨河公园建好后,我每天都会抽点时间来扭扭腰,甩甩腿。”
  溜冰场里约莫五六十人,观看的、溜冰的,人声鼎沸。一个刚从场上下来的小伙子,抹着汗说:“现在人还不是最多的,周末附近的学生们都来了,那才真叫热闹嘞。”说完,又有说有笑地跑进了滑冰场。
  卖茶水的摊位上也有不少人,有几桌都是带着公文包的上班族。喝着茶,吃着小点心,脸上溢满了笑。
  问:“对你们来讲,有更高档的休闲地方,为什么选择这里?”
  答:“这个地方空气好,又热闹。在办公室里呆久了,难受。每天下班后,只要有空,我们就会来散散步,聊聊天,喝喝茶。一个字:爽!”
  9点多钟,记者离开滨河公园。月光下,音乐还在继续,冰鞋仍在滑动,一切依然那么美好。

②农贸市场问题多
见习记者  张小荣  

  10月19日下午,记者走进温泉农贸市场。
  5点多钟,记者看到,个别摊主竟然把菜摆到了过道的正中间。
  问:“为什么要摆在这里卖?”
  答:“这样摆着醒目些,卖得快。”
  菜场里面,一个写着“严禁乱停、乱放、乱摆、乱扔”的警示牌前面,两三个菜农的菜筐堵住了过道,旁边还横放着两辆摩托车。问到这样是否有人管时,他们回答:早上管得严一些,现在都快下班了,一般没人管。
  再看过道地面上,潮湿一片,滑滑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倒。一王姓摊主告诉记者,在她的摊位前面这一段,就多次看到有人摔倒。问及地面潮湿的原因,她坦言,为了保持蔬菜新鲜,只得不停地往菜上洒水,这样一部分水便流到过道上了。正说着,另一摊主将一桶洗手洗菜的污水一股脑泼到地上,一顾客皱着眉头拉着孩子绕道走了。
  过道上还堆着几堆垃圾。记者在菜场里转了几圈后发现,地面上又散落了不少摊主扔掉的菜叶。
  在菜场负责清运垃圾的叶大爷说:“这里每天都有两个清洁工在打扫,可也不顶事,总也扫不完,前脚扫了后脚扔,我平均每天要运30多车垃圾。今天已经拉了24车了,等摊主下班后,估计至少还得拉10车。”他摇摇头,把一个筐子放在车上,他说,这样可以多装些垃圾。
  一位经常来这儿买菜的市民说:“今年6月份市场整顿后,这里大概规范了两个多月。唉,现在这里的脏乱差又‘死灰复燃’了。”

③果皮箱哪儿去了?
见习记者 张小荣

  “妈妈,怎么还没看见果皮箱啊?这香蕉皮都拿这么久了,我把它扔这儿好不好?”淦河大道上,一个小女孩儿指着身边一堆垃圾询问着身边的妇女,眼神中带着乞求。
  一打听,这位妇女姓黎。说到果皮箱,她叹了口气:“我一直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可遇到这种情况真没办法,半天没见到个果皮箱,孩子就没耐性了,看着垃圾堆就想乱扔。”
  10月26日,记者在温泉路上走了近20分钟,发现路两边仅有5个果皮箱,其中一边仅有1个。虽然不少商家在店前自备了篾筐,但大多破烂不堪,里面的垃圾似乎很久没有清理,一些苍蝇飞来飞去。
  提到果皮箱,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胡延华有一肚子苦水:“从1994年开始,我们投资近20万元共装了3批,水泥的、不锈钢的、铸铁的都有,都是按80米左右的间隔装的,400多个呢,可现在只剩一二十个了。”
  胡延华还告诉记者,市民大量的生活垃圾全往路边的果皮箱扔,塞不进去的就扔在旁边。尤其是一些餐馆,剩菜剩饭弄得遍地油渍,脏兮兮的。不少店主嫌脏,都不希望将果皮箱装在自家店前,甚至偷偷移走。还有一些市民将之当成玩物并随意破坏,收废品的将其偷去卖钱。现在,果皮箱已经越来越少了。
  结束采访时,胡延华说,目前,我们打算重装果皮箱,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爱护。

④公共厕所真难找

见习记者 张小荣

  俗语有云:人有三急。在温泉,如厕一急让不少人吃到了苦头,甚至有人打的满街找公厕。
  据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胡延华介绍,温泉目前有5所公厕。10月29日,记者转了一天,仅发现4所。
  马柏大道上交警支队对面的公厕,全用瓷砖铺成,独立成间,可随时按钮冲水,里面还装有镜子。但是离大路足有50米,不容易被发现。记者到时,坐在前面收费的杨大爷正在打盹儿,他说:“没人来,收的钱还不够我的伙食费。”
  记者打听到温泉路妇联旁边有个公厕。一找,厕所在小巷子里,进去要走10来米远,很小,只能同时容纳两个人。虽说这个厕所的标示牌挂在路旁,却很小,还淹没在众多的广告牌中。要是不过细寻找,很难发现这个标示牌。
  淦河大道电力局附近的公厕,原来白白的墙壁现在已有很多乌斑,牌子也不显眼。“我在这里工作18年了,从没人来维修过。”在此收费的李大爷说,“厕所位置也选得不好,来的人不多。要是在中百仓储附近建一个,说不定每天可以收100块钱。哪像在这儿,最好的时候也收不到十块钱。”
  茶花路老干部局旁的公厕隐藏在路边门面后边,墙上用红漆涂了模糊的“公厕”二字。记者不知道从这里经过多少回了,压根儿没发现过这儿还有个公厕。为了找到这所公厕,记者花了不少时间。承包人王大爷说:“这个鬼地方哪有人来啊,这么偏,一天就几个人来,每天都只能收块把钱。”
  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胡延华说:“温泉的公厕的确很少。位置也没选好,大多在小巷子里或者家属区,旅客找不到,本地人不会去。体制也没有理顺,是按‘谁建谁管’的原则管理的。我们正在与有关部门协调,收回管理权,并按每个投资3万的标准进行装修改造,统一改成水冲式的,年底到位。”
  胡延华还告诉记者:“温泉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相当于4.8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所公厕,4.4万人共用1所公厕,还不算流动人口,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将投资200万元在温泉新建10所,目前已初步选好地址,正在验证合理性。通过后就可以开始征地了,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配合。明年年底完工后,公厕可基本覆盖整个温泉城区。”

 公汽问题亟需整治

见习记者 张小荣 刘 迅

  “咸宁一大怪,公汽是祸害,开得比的快,车破人更坏,黑烟呼啸来,满街人无奈。”这是百度贴吧里关于《咸宁市民都来呼吁——整治公交车,请签上你的名字》的回贴,而类似的帖子还有230多条。
  公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10月30日,记者采访了温泉部分乘客。
  住在老二号桥的王小姐说,每天早上都要乘坐公交车上班,一等就是十几分钟,车子就像蜗牛爬,急死人。由于班车不经过单位,在花坛下车后至少还得步行十分钟。“公车线路很不合理,火车站、市政府等好多地方都不能直达。”王小姐无奈地说。
  开了多年的士的陈师傅提起公汽就直摇头。他告诉记者,一天傍晚,他准备坐公汽到烟草局附近办事,一只脚刚踏上车,“到哪儿?”售票员大声问道。“到烟草局。”陈师傅说。“不到不到。”话还没说完,车门就重重地关上了,“还差点把我的胳膊给夹住了”。陈师傅就纳闷了,昨天上午还坐车过去办事了,怎么才过一天,今天晚上就改线了呢?就这样被“甩鸽子”,陈师傅很是气愤。
  市公交公司营运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公汽现在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也在不断改进。拿1路车来说,以前每辆车挣的车费都归自己,于是只要车上人不多,他们就一直等,车辆晚点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9月25日开始,将1路所有车挣的车费平分给每个车主。现在,基本上都是按时发车按时到站。”记者去采访时,从1路车的起点坐到终点,确实只用了大约30分钟。
  这位负责人说,车辆破旧、线路重复、覆盖面积小等问题是公司目前解决不了的。市公交公司共管辖74辆车,如果更新,他们无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资金,根本负担不起。以前也有新线路规划,1路至8路的线路都有意向了,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编后语:《走街串巷看温泉》共发了5篇报道,反映了温泉城区城市建设的变化,更多的是反映温泉城区建设的问题。
  我们的想法是,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尽管这组报道已经结束了,但是,咸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任务还很重。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三基”建设:推动交警公正执法
下一篇: 走近咸宁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