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走近咸宁外教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6-10-26 17:10:00

①探索神秘的东方

——访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外教华山与桂花

本报记者 李 娉

  编者按:社会日益开放,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周围的“老外”越来越多。目前,在我市的外国人以“外教”居多。所谓外教,就是按正规手续被聘请,承担学校外语教学任务的外籍人士。对很多人来说,外教还带有浓厚神秘色彩。这些外教为什么来到中国?他们对咸宁有什么感受?他们在咸宁有什么故事?本报采写了一组报道,以飨读者。

  咸宁职业学院的两名外教是对情侣,来自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中文名字分别是华山、桂花。
  华山本名Joaguin  Zambrano,发音跟“华山”相似,加上身形高大,长相俊朗,职院外事办主任袁立梅就建议他叫“华山”;桂花本名Carolina  Freile  Franco,发音比较复杂,但因为她容貌甜美,袁立梅希望她记住咸宁,所以为她取名“桂花”。两位外教非常喜欢自己的中国名字,还学会了中文书写。
  “能够来到这里,亲身探寻神秘的东方,是我们的梦想。这种体验,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回去之后,还将成为我们向亲人、朋友炫耀的资本。”桂花说,来之前,对于中国、对于咸宁他们一无所知。当记者问他们是否喜欢这里时,两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非常喜欢!”
  “真是不可思议,大街小巷,到处是桂花树,淡白色、黄色、橘黄色的小花朵,漂亮极了,连空气都又香又甜。而且这里的人很纯朴、也很友好,我们生活得很舒心。”
  华山告诉记者,国庆假期他们去上海旅行,一路看见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设备,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感觉一切比想象的要繁华发达得多,“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之快,真是震撼人心。”
  “中国值得一看的地方太多了,我们打算利用课余时间,探寻更多的神秘去处。年内计划之一,就有西安的华山。”桂花说着,冲华山俏皮地一笑。
  两个年轻人认为,作为年轻情侣,第一次远离亲人朋友、远离祖国,两个人必须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撑,共同面对遇到的一切问题。
  他们还说,万里迢迢出来做外教,除了想拥有对中国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方面有所建树外,他们还希望成为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者”,要把这里的信息带回去,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我们厄瓜多尔。

 

拉近世界的距离

——访咸宁学院外教罗杰

本报记者 李 娉

  “Hello!我—是—罗杰。”一见面,咸宁学院外教罗杰就来了一句“中西合璧”的问候语,即刻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性格开朗的罗杰,来自美国马里兰州,是远程教育专家,先后从事过中学、大学多门课程的教学,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与软件。
  “快捷、方便、节约。”说起网络教学的好,罗杰兴致勃勃,“而且教学中充满着无尽的乐趣,我想教授更多的老师与学生,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网络。”
  在过去的6年间,罗杰先后在10多个国家从事教学,在今年9月中旬来咸宁之前,曾在黄石做过外教。
  “各个国家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他们的个性、喜好都差不多,都喜欢MP3,喜欢玩手机,喜欢NBA、喜欢姚明,喜欢唱歌跳舞……这些国家的学生家长也差不多,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都在努力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能生活得更好。”
  “世间的父母、孩子都是一样的,可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是冲突不断呢?”罗杰话锋一转,他说:“我认为,一切都缘自于相互的不了解、不理解,国度与国度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由于语言障碍,彼此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得有更多的人以环游世界的方式从事教学,在彼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拉近世界的距离,这样,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我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
  年过花甲仍远离家乡,罗杰觉得很正常:“能一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活到老工作到老,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这样。”科学技术的发达,使得世界日益“变小”,通过因特网、飞机、电信等设备,可以随时与家人、朋友联络。而且中国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美丽风景,这里一样有美国音乐,有网球、高尔夫、咖啡、可乐,罗杰笑呵呵地说:“外教工作并不孤独。”
  罗杰兴奋地告诉记者,在他的倡导与努力下,咸宁学院与美国马里兰州社区大学的学生已经开始了网上交流,共同学习网络课程,今后,他还要促成两个国家有关教学的进一步交流,如合作发表学术论文、交流师资力量等等。他相信,总有一天,世界各国能够相互了解与理解,不仅有学术上的交流,能一起做生意,更能坐在一起,共同探讨环境、健康、贫困、恐怖主义等问题,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我想成为中国通”
——访市外国语学校外教Hayat
本报记者 李 娉

  一袭乳白色的套装,一条别具异域风情的棕色头巾,一副秀气的金边眼镜;身体娇小,言语斯文,笑容腼腆,市外国语学校外教Hayat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恰如邻家女孩般亲切。
  据该校副校长向阳红介绍,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来自摩洛哥最繁华又特具罗曼蒂克氛围的都市:卡萨布兰卡。早在中学时代,Hayat就开始对《世界历史》中有关中国的部分特别感兴趣,后来又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她知道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的历史古国,经历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知道中国有很多人:“56个民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甚至知道中国共产党,知道毛泽东。
  “但是,仅仅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远远无法满足我对中国的好奇,”Hayat微笑着接过话题说,“在卡萨布兰卡,有很多中国人,大多做服装、电器生意,看见他们,我更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因为文化更能诠释人的行为与习惯,由此可以深入了解中国。”
  Hayat认为,教学是了解当地的最好途径。只有亲自到中国来,接触更多的中国人,才会对中国有全方位、更立体的感受与认知。于是,在摩洛哥就有教学经验,精通英、法、意大利、阿拉伯4国语言的Hayat,毅然万里迢迢地来到中国,“一边教学,一边跟身边的人学习中文,是一种享受!”
  Hayat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很可爱,求知欲强,接受能力也很好,“下课,他们围着我,叽叽喳喳问很多,我们象朋友一样,相处愉快极了。我带了9个班,每个班都能叫出10多个孩子的名字,我喜欢他们!”
  在咸宁生活了10个月的Hayat,已经能说不少简单的汉语了,刻苦学习的她,还在包包里装着一本汉英互译字典。她用略显生硬的汉语对记者说:“我喜欢中国的一切,喜欢中国人,喜欢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的菜。”说着,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把包着创可贴的左手食指给记者看,那是她学做中国菜时不小心切伤的。
  “太乙洞——神奇!星星竹海——美丽极了!南川水库——很好玩!”十一期间遍游咸宁,显然给Hayat极其深刻的印象,她说,更多的美丽去处等着她去发现、感受,而想要好好了解中国,至少也得5、6年时间,所以,她打算续签外教时间,将来回国,可以骄傲地成为“人人羡慕的中国通”。

编辑:lijie

上一篇: 走街串巷看温泉
下一篇: 通城为何来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