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葛建伟 通讯员刘明升)在咸宁市横沟高级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有一位将“加强学习、真心育人、创新教学”刻进骨子里的教育耕耘者。她用二十三年的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教育华章;用热爱与执着诠释着“不忘初心,只为桃李”的誓言。她,就是该校高三(2)班数学教师、班主任——张志华。
学习“充电”,筑牢育人根基
走进张志华的办公室,最显眼的是案头堆叠的各类书籍和写满批注的备课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奔流不息的活水。”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二十三年来,她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为了吃透新课标,她反复研读,把“核心素养”“优效课堂”等理念融入每一节课的设计;每周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她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与同事们碰撞出一个个精彩的教学思路;课后,她雷打不动地写下教学日志,把学生的反馈一一记下,作为改进教学的方向。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志华主动抱起了平板电脑,跟着年轻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精心打磨的课例《直线与平面平行》,凭借新颖的教学手段获评“湖北好课堂”市级一等奖。不仅如此,她还参与编写了《高中数学必修1考点同步解读》,在《咸宁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四优”评选中拿下优质课一等奖。“教师的素质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照亮学生的成长路。”她这样说,也这样做着。
真心真情,呵护学子成长
在学生们眼中,张志华既是严师,更是“志华姐”。她从不给学生贴标签,尤其是对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总是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般小心呵护。找后进生谈心时,她会先聊些生活琐事拉近距离;发现他们有微小进步,就立刻在班级群里公开表扬;课后辅导,哪怕一道题讲十遍,她也始终耐心十足。
曾经有个学生因成绩波动而自暴自弃,张志华连续一周利用晚自习陪他分析试卷,还分享自己求学时的经历鼓励他:“暂时落后不可怕,怕的是放弃追赶的勇气。”最终,这个学生在高考中成功逆袭过线。天冷时提醒学生加衣,学生生病时及时送去药品,这些细节里藏着她如母般的关怀。有家长感动地说:“张老师对孩子的心思,比我们当父母的还细。”
改革创新,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不是重复的劳动,而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是张志华常挂在嘴边的另一句话。她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在课堂上推行“问题驱动+分层教学+情境创设”模式。讲“指数函数”时,她用超市折扣、人口增长等生活案例引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这节优质课还在区“四优”评选中斩获一等奖。
在班级管理中,她创新推出“积分激励+主题活动”机制。“积分榜”“学习英雄榜”记录着学生的点滴进步;“好习惯伴我行”“书香班级”等主题班会,以及班级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养成自律、爱国、思辨的品格。她带的班级总是透着“活而不乱、勤学善思”的良好班风。
作为教学骨干,张志华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指导新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竞赛时,她倾囊相授;2024年首届“咸宁好课堂”评选中,她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打磨课例《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终拿下市级二等奖;在“传帮带”活动中,她手把手教年轻教师备课、评课,荣获“最佳指导奖”。
二十三年寒来暑往,张志华在横沟高中的讲台上默默耕耘。她用不断学习的钻劲、真心待生的温情、勇于创新的闯劲,让教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只要能看到学生们奔向更远的未来,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朴素的话语,正是她对教育事业最赤诚的告白,也是她“不忘初心,只为桃李”的生动注脚。
编辑:葛思宇
上一篇:
将荒坡改造成连片良田 咸安横沟桥镇推进国土整治项目
下一篇:
严运胜:扎根乡教四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