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葛建伟 通讯员宋东)1985年的夏天,19岁的严运胜在村里的统一考试中拔得头筹,成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从此,他的人生便与乡村教育紧紧缠绕在一起。如今,40年光阴流转,这位中小学一级教师依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用“爱”与“坚守”书写着一段动人的乡教传奇。
步入教坛显锋芒
初到村里学校——江铺小学,严运胜接手的是二年级包班教学,40多个孩子的课堂里,他既是老师,又是“保姆”。那时教学条件艰苦,吃饭得自行解决,年轻的他不知教学从何入手,便主动向教导主任严建新请教,结合自己的思考摸索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全镇检测中,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数学双双拿下第一,家长们的认可成了他前行的第一束光。
1999年,严运胜担任江铺小学负责人。当时农村学校多为民办教师,工资依赖学生收费,不仅数额低,还常难按时发放,教师们士气低落。他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想办法开源节流——动员老师们开垦学校周边荒地,种上油菜、苎麻,用收成解决老师们在校的吃饭问题。老师们的积极性被重新点燃,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还受到了镇里的表彰。
坚守初心有担当
2003年,江铺小学因学生数量减少,四个年级仅剩30人,按编制只需两名老师。可镇小调来的一位公办教师宁可不上班也不愿来,最后只剩下严运胜一人。他每天连轴转着上课、改作业,硬是撑起了四个年级的教学。期末检测时,每个年级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这份坚守让同事们敬佩不已。
2004年,江铺学校被撤并,更偏远的滨湖村教学点缺人,严运胜又毫无怨言地接下负责人的担子,那时的学校连电都没有。在教学管理中,他始终以身作则:教学常规检查,他先把自己的资料拿出来给老师们看,让大家心服口服;教研教改中,他亲自主讲示范课,遇到问题带头剖析;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他热情帮助、耐心指导,手把手带他们成长。
关爱学生用真情
“爱”是严运胜40年教育生涯中最深的感悟。他常说:“爱不是优等生的专属,应该是所有学生成长的土壤。”班里曾有个叫江雪的学生,父母离异后父亲照顾不周,她常逃学,被同学嫌弃,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严运胜看在眼里,多次观察、走访,主动和她交朋友,关心她的生活,帮她补课,还劝说她的父母。后来江雪父母复婚,家庭重归和睦,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还当上了三好学生。
因材施教育英才
在教学中,严运胜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对缺乏学习兴趣、自控力差的唐浩、李伟等同学,他多鼓励、多谈心,帮他们找差距、想办法;对好学的黄涛、李志远,他则拓展学习内容,让他们“吃得饱”。班里有名的“胆小生”王满,学习不错却不敢发言,严运胜便上课常提问她简单的问题,课下鼓励她,发现她朗读有感情,就让她带大家朗读,还推荐她参加“中国梦”演讲比赛。最终,王满一举拿下一等奖,放学后悄悄对他说“不知道怎么感谢”,他笑着回答:“台上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回报。”
40年如一日,严运胜以校为家,长期担任班主任,把“爱”化作教育的纽带、沟通的桥梁、转化的前提、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他用坚守照亮了乡村孩子的求学路,用奉献诠释了教师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编辑:葛思宇
上一篇:
张志华:永葆初心育桃李
下一篇:
聚焦建筑垃圾处置 咸安城管打出监管“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