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通山县厦铺镇,山峦层林尽染,民居黛瓦参差。海拔800米的群山环抱中,新建的民宿群落与千年古树群相映成趣,蜿蜒的旅游公路直通村口,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于古树步道之间,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基础先行,畅通乡村振兴“动脉”
“过去路窄弯急,旅游大巴进不来,好东西运不出,现在好了,旅游公路拓宽到了5.5米,大车能直接开上古树群观景平台。”厦铺镇林上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要想富先修路,面对资金缺口,村里通过筹款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完成了主干道的全面拓宽升级。
道路的畅通,打开了山门,也迎来了机遇。以此为基础,厦铺镇以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修建古树群生态步行道,让游人能近距离感受千年古木的苍翠;统一规划民居风貌,让黛瓦白墙的古朴韵味与现代生活的便利舒适相得益彰;新建的文化广场不仅成了村民跳广场舞、开展健康科普活动的热闹场所,更成为了展示乡村文明新风的窗口。一系列举措让村庄从“面子”美到“里子”,为迎接八方游客做足了准备。
文旅融合,唤醒沉睡的绿色宝藏
厦铺镇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文旅。林上村拥有200余棵挂牌保护的千年古树,11个传统自然村落点缀其间,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当地的选择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镇上引入的精品民宿项目“林上美宿”,正是文旅融合的典范。项目依托万亩樱花谷和古树群景观,将荒坡打造为集住宿、生态农业、文创体验于一体的度假中心。民宿设计巧妙融合原木、古井、黛瓦等本地元素,让游客能推窗见绿、卧听虫鸣,尽享山野之趣。
更关键的是,民宿从建设到运营,优先雇用本地村民,带动了82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超4000元,让村民切实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
产业联动,打造共同富裕新引擎
民宿带来了客流,也激活了山间的“沉睡资产”。村民们不再仅仅守着几亩田地,而是成为旅游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受益者。
村里组织起村民导游队,带领游客探访古村、讲解古树文化,让深度体验游成为新卖点。游客们对当地的红茶、蜂蜜、辣酱、干货等原生态农副产品青睐有加,民宿主动搭建平台,帮助村民推销,每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增收超百万元,真正让古树文化变成了群众增收的“支撑点”。
如今的厦铺镇,一条条旅游路、产业路环绕山间,一座座宜居村、美丽村焕发新颜。未来,厦铺镇将继续做好“生态+文旅”文章,延伸产业链条,让深山民宿旅游成为大山里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奏响更加嘹亮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通讯员 刘丽松 王辰琛 王裕华)
编辑:hefan
上一篇:
“全民健身日” 健身指导进乡村
下一篇:
共商共建向新而生 通山启动危旧房改造项目
近年来,通山县黄沙铺镇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不断健...
自2014年6月始,崇阳全面启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工程,将宣传教育与典型创树贯穿始终,标准建设与工作创新统筹推进...
自2014年6月始,崇阳全面启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工程,将宣传教育与典型创树贯穿始终,标准建设与工作创新统筹推进...
近年来,通山县黄沙铺镇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不断健...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瞿关心报道:10月1日上午,通城县麦市镇七里工业园引擎轰鸣,挖掘机正挥舞长臂,...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晏鹏杨淦川)近日, ,今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三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见习记者吴文谨报道:11月8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集中...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文会报道:20日,我市召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
浪口村是省级“绿色示范村”、“省级生态村”、“荆楚最美乡村”,今年以来,该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对村庄进行美化...
近年来,咸安经发集团积极响应咸安区委、区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熊家湾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愁记忆修复、促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