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阮姝 倪亚生
初见县人大代表徐仁国,中等个子,皮肤黝黑,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然而,这个憨厚的中年汉子就是远近闻名的龙虾养殖大户,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在通过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家乡的穷乡亲,用雇工、入股等方式,带动30多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从外行变“土专家”
1965年出生的徐仁国,是通羊镇高坑村人。从小生活贫困的他,立志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年以后,他做过泥瓦匠,开过拖拉机,办过砖厂。1992年,他买了一辆货车跑起了运输,2002年又和别人合作跑长途客车。依靠勤劳和汗水,他有了一定积蓄,在县城买了房子,成了“城里人”。
2014年8月,他响应县委政府的政策,注册了高坑水产合作社,回家乡养殖小龙虾。刚开始,他租了60亩水田,改造成龙虾养殖池。为了掌握龙虾养殖技术,他先后到潜江、洪湖、赤壁、咸安、鄂州等地考察学习,也参加了各类龙虾养殖培训班。自以为掌握养殖技术的徐仁国,在当年就交了不少“学费”,比如种苗长途运输成活率不高,雨季涨水养殖池龙虾逃逸,水体溶氧低龙虾发病等。
但困难难不住徐仁国,他乐学肯钻,日夜盯在养殖池旁边,巡查养殖池、栽种水草、投放饵料、调节水质,认真钻研龙虾养殖技术,还经常打电话或上门向专家教授求教,硬是攻克了养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了龙虾养殖的“土专家”。
从散户变养殖大户
2014年,徐仁国购买11万元的龙虾苗,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当年收入30多万元。成功掌握了龙虾养殖技术,徐仁国信心大增,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龙虾养殖规模。2015年他又流转100多亩水田,扩大龙虾养殖池,当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余万元。2016年,他再次增加投入,养殖面积达到32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龙虾养殖大户,参观、学习、考察的人群纷至沓来。
面对众人的夸奖和赞誉,徐仁国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了龙虾育种上。经过3年多的摸索和实践,逐步掌握了亲虾交配、人工孵化、幼苗养护等技术,2018年终于育种育苗成功,不仅节约了购买种苗的费用,还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
由于养殖技术过硬,徐仁国的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龙虾销售淡季,日均出货1吨左右,到旺季时每天达到4吨。今年,他还销出龙虾种苗1万多斤。
从老板变“带头人”
个人经济搞活了,徐仁国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乡亲,通过各种方式带动群众脱贫。
2014年刚开始养殖龙虾时,他雇用贫困户改建养殖池,短期性照管龙虾,当年付出人工工资4.5万元,4个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余元。2015年,他主动联系6户贫困户,贫困户到龙虾养殖基地务工,按月结算工资,年底还给予每户4000元的分红。2016年帮扶贫困户增加到16户,2017年达到18户,除了按劳付酬外,还按每户3000元股金的方式,在年底按营收情况进行分红。其中,贫困户戴远进,从2014年起,每年都能得到1万多元的劳动和分红收入。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村里的公路及治安管理问题献策。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对高坑村交通和治安进行整治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县公安和扶贫部门的重视,已经办理落实到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山】通羊镇“民情倾诉站”解民忧
下一篇:
做大旅游 做强农业 振兴乡村 大畈镇西泉村“留客计划”
本报讯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皮江星、张永锋报道:10月17日晚, “一路有你”通城县2018精准扶贫慈善晚会在玉立剧院隆重举行...
“去年,龙虾价格最高卖到了30元一斤,一年净赚7万元。”这是嘉鱼县高铁岭镇陆水村村民孙清才的“成绩单”。 17日,在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祝宝成甘青见习记者焦姣通讯员江恒按计划,今年赤壁市官塘驿镇龙凤山村、白羊村和神山镇莲塘村将实现脱贫...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毕金高平坦干净的通村大道,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一字排开的蔬菜大棚……近日,走进绿树掩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