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祝宝成 甘青 见习记者 焦姣 通讯员 江恒
按计划,今年赤壁市官塘驿镇龙凤山村、白羊村和神山镇莲塘村将实现脱贫出列。这三个村都是赤壁市重点贫困村,它们将怎样实现脱贫摘帽呢?
扶志,奔出路
23日,官塘驿镇龙凤山村村民张铜山说:“穷困潦倒时,我都是低着头沿着墙根走路。如今看到了希望,我是抬头挺胸大步走。”
56岁的张铜山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单身一人,没房没钱,借宿亲戚家。后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办理了8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养了15头黄牛。靠着勤劳付出,如今他住进了80平米的新房。
龙凤山村位于官塘驿镇西南角,距离镇中心6公里,全村有农户425户,村民19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0户,195人,受自然条件约束,成为了赤壁市2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重点贫困还有一个原因是,长期的贫困让村民变得麻木懒散,甚至贫穷成为了一些贫困户的习惯。”村支书张友明说。
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会商量办法:填平村里发展的短板,让村民看到希望,扶起村民脱贫的斗志。
一个个补短板,扶斗志工程展开了:
国土部门掏出600万元对1500亩农田进行了平整,让冷浸田变成了高产田。
税务部门拿出20万元接通了水管,解决了1900多位村民吃水难问题。
税务部门拿出20万元安置了120盏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行路难。
税务部门拿出26万元兴建了文化广场,改建了村级阵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扶贫办拿出3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掏出70万元入股赤壁两家企业,使得村级集体每年可收入10万元。
“一件件实事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疙瘩,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村民李新汉说。
李新汉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一次次的拼搏,一次次的跌倒,让他陷入迷茫。村里日新月异的改变,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主动提出脱贫致富的要求。赤壁市人大主任叶文华帮他找到了大棚水果、蔬菜的出路,扶贫工作队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扶贫办给予了政策支持。
“今年赤壁市掏出600万元拓宽村级公路,从村里到镇上从20分钟缩短到10分钟,我的蔬菜水果更好卖,估计年收入7万元。”李新汉乐呵道。
扶智,找出路
官塘驿镇白羊村也曾是赤壁市的重点贫困村。
这个村有多穷?“我们村人多地少,人均1.9亩田地,全村526户,2260人,其中就有200多个光棍。”村支书王丛金说。
既然人多地少,那么给多出的人找出路,在土地里刨出“金”,这是村里脱贫的必然选择。
贫困户胡小敏家待脱贫。赤壁市烟草局局长陈长茂数次到胡家调研,座谈,商量,找出了一条出路——帮助胡小敏养鸡。
帮胡小敏养鸡,陈长茂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是,胡小敏腿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二是,养牛、羊、虾,胡小敏腿脚不便;三是,土鸡、土鸡蛋在城里俏销,自己单位员工就能帮着消化;四是,胡家附近有一小山坡,适宜养鸡。
赤壁烟草局拿出了3万元帮助胡小敏建鸡舍,买鸡苗,购鸡食。如今胡小敏养了350多只鸡,每天可产100多个鸡蛋,每天可收入100多元。
贫困户黄铁金想脱贫。村支书王丛金到黄家一番走访、攀谈,找到了一条出路——养龙虾。
王丛金的考虑是:首先,黄铁金从小就喜欢抓虾捉蟹,养龙虾对他的味口;其次,村里的西干渠接通了黄沙水库,有条件养龙虾;最后,市场小龙虾俏销,赤壁养虾环境成熟,适合养龙虾。
黄铁金一点头,扶贫工作队就帮助他申请了6万元小额贷款,还请来了赤壁水产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我的龙虾在田边就被抢购一空,今年我准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5亩。这一切都多亏了扶贫工作队。”黄铁金脸上爬满了笑容。
一组数据显示,白羊村的71户贫困户,有40户在从事养殖业,有27户经介绍务工,有4户由政策兜底。
扶业,有出路
在莲塘村,村民漆勇辉正在田地放养虾苗。
35岁的漆勇辉很健谈,他说:弄稻虾连作是弄对了。一亩放养40斤虾苗,投入1000多元,可纯赚2000多元。
爽朗的声音,灿烂的笑容,满身的干劲,难以想象漆勇辉也曾是贫穷户。
莲塘村位于神山镇东南边缘,距离赤壁市4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017亩,林地面积4743亩,总人口321户、1443人。
村支书魏金水说:莲塘村穷在村里没有特色资源,没挖掘出土地的潜力。所以建稻虾连作基地、建杨梅基地等,在产业上突破,成为村里脱贫的出路。
漆勇辉证实了魏金水的话。
他扳着指头盘算:村里兴修了1000亩稻虾连作基地,成立莲塘村强华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经营。68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年亩平增收200元。29户贫困户直接参种养殖,实现年亩平增收2000元。
村里流转二组、三组、八组荒山荒地80亩种植东魁杨梅2500株,3年后受益。基地建成不仅美化绿化村庄环境,同时以土地流转和劳动就业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村委会及驻村单位掏出种苗、土地翻耕、化肥等生产费用,支持1组至4组9户贫困户种植茭白50亩,实现年户均增收5000元。
“村里不仅在建产业,还带着我们学技术,帮着我们搞服务。”村民邱德先说。
48岁的邱德先也曾是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不仅建起了10亩龙虾池,还在杨梅基地流转了4亩土地。去年收入3万余元。
他说,从2016年起,村里组织贫困户参加以种养殖业为重点的培训班4次,还组织贫困户到潜江市考察学习小龙虾养殖销售模式和经验。
“事实证明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出路。”村支书魏金水感叹,2018年村里畜牧养殖户达到74户、水产养殖户达到24户,产业发展户占贫困户总数65%。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