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通城县五里镇,渔民养鱼养出了新花招,不仅产量翻番,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5月6日午饭后,五里村村干部胡海辉又一次来到村里的特色产业基地查看。这是3月份新投放的鱼苗,他观察得格外仔细。一把饲料撒下去,鱼儿争先恐后冒出水面,抢食美味。胡海辉说:“每天喂3次,早上一次,中午吃饭后一次,晚上一次,一天24小时增氧。”
五里村地处通城县近郊,地下水资源丰富。该处水域面积30余亩,有32个高密度养殖桶,主要养殖花骨鱼、银鳕鱼等8种经济价值高的鱼类。
2022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开始高密度养鱼,先后投资200余万元。然而,创业之路充满了未知,村干部接受培训后,还没来得及消化,却迎来当头一棒。村党支部书记黎星说:“一个是死了鱼,第二个是鱼不怎么长,当时损失也蛮大的。我们当时进了有20来万元的鱼苗,死了接近有4万元的鱼苗,很心疼。”
而后,他们再次赴四川、宜昌等地学习,及时调整养殖模式,进一步加强和科研院所专家的联系,逐渐从养鱼“小白”变成了养鱼“能手”,一个桶里可以出两千斤鱼。
与传统相比,高密度水产养殖对水质要求高、技术要求高,经济价值高,也更加环保。桶内下面的锥形集污装置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再经吸污泵抽排出去,尾水则经过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黎星说:“食物残渣、粪便经过过滤之后,把它抽到山上去,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我们现在又在上面搞了个200亩的果园基地。”
该基地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由村“两委”干部、村组长和农户负责管理,以分红的方式惠及农户。
养鱼基地管护员李英群说:“在这片负责日常的管护,投喂下料,鱼病防治,我每年在这里能领到3万多元的工资。”
黎星说:“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今年将继续扩大水产养殖范围。不只是村集体要进行养殖,将带动村里的群众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完之后我们会给他们提供鱼苗,进行技术指导。”
(原载《湖北日报》2025年5月9日10版)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村旅游体验园项目加速推进 通城打造综合性亲子水上乐园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李金刚、石庆明报道: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畅平整,街坊邻里笑声不断,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目前,五里村已建立乡村振兴微工厂2个,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8个,累计带动村民就业113人,人均增收40000元。
下一步,五里村将继续以产业兴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接下来,五里镇五里村将通过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推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
未来,该村将继续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做足“水”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产业,以产业兴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据悉,五里村近年来大力发展果园采摘特色产业,现有种植面积已达200亩,今年计划新增100亩,预计带动周边45余户村民增收。
咸宁网讯记者丁伟、通讯员黄文刚、易波报道:时下,正值小龙虾上市的季节,在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稻虾轮作”基地, 220亩小...
8月31日,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7组,湖北翔龙袋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传出“哒哒”的机器声,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各种包装袋。今年,...
原来, 40岁的马才平从小就跟着父辈养鱼,耳濡目睹下很快就成为养鱼的行家里手。这几年,先后有10户贫困户在他的带领下,走上...
咸宁网讯记者宋文虎、通讯员全闯、郑梦溪报道:“只需轻轻一点,循环流道内水量大小、吸污等都可操控。”17日,走进通山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