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紫苏,因品质优良等特点而驰名省内外,已成通城一大特色绿色产业。
近几年,通城围绕紫苏做文章,科学种植、深研生产、打造品牌,建立起了种、产、销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精细种绿,新思路拓开新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通城县沙堆镇堆山村的盛康紫苏合作社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十几位紫苏种植户们排成行低头作业,正在整理翻新一片紫苏地,为来年播种做准备。
“这里原来是村里荒芜了很久的一块沙旱地,产值低没人种,现在全部种上了紫苏,亩产达6000元。”50多岁的堆山村村民吴寿龙说,他在合作社的指导下种植紫苏。紫苏不光可以食用,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年7月左右,基地里都会有很多来此参观、游览拍照的游客。每年10月收割紫苏,通过合作社运营,三毛姐食品有限公司制作成紫苏酱销售。
“紫苏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所需的 18 种氨基酸,9%以上的饱和脂肪酸、苷类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堪称人类所需的‘营养库’。其药用价值还体现在散表风寒、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效果。紫苏种植最喜欢沙旱地,合作社在通城四处考察,终于在部分乡镇里找到最适合的种植土壤。我们发现这些地大部分都是缺乏利用的荒地,便发动在家里务农的村民跟我们一起干。”通城县三毛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祖英介绍,公司筹建于 2012 年,为深入研究紫苏食品,从生产源头把控紫苏酱质量,成立了盛康紫苏合作社和通城紫苏研究所。现在通城县紫苏种植基地有20多个,企业年产50万瓶紫苏酱,年产值超900万元。
目前,紫苏的种植面积遍布通城石南镇、大坪乡、隽水镇、沙堆镇、九岭乡等九镇两乡。这些基地远离城镇和公路,施农家肥,没有任何污染。公司给村民们提供免费的种子、有机肥,每年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种植、采摘指导,从源头上保证紫苏品质,20多个种植基地里,6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年繁育紫苏苗5000余万株。
生产优质的紫苏,要靠后期的精细化种植。站在堆山村的100亩紫苏田里,基地负责人陈续说:“高品质的紫苏是种出来的,要想保障产量和质量,温度、湿度、通风量,样样都得达标。”
这个肤色黝黑、脸庞带着健康红色的精瘦汉子是村里有名的“紫苏专家”。培土、剪枝、除虫……凭借几十年的种植经验,陈续样样都是能手。最近,陈续长了新见识:“没想到紫苏应该这么种。县里来的专家让我们增大了紫苏植株之间的距离。多出来的这些地方,不仅让种苗有了生长空间,也给施肥、浇水的机械化留足了余地。”
近几年,通城县大力推广紫苏科学种植技术,在全县500亩紫苏田中实行产区精细管理,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节水滴灌、设施烘干等6项配套技术,不仅为紫苏的高质量种植保驾护航,还节约用水,走上了绿色发展道路。
深研产绿,高品质产品销全球
“砰砰砰!”在通城县三毛姐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该公司总经理杜祖英拿出两罐紫苏酱,对着罐底连拍三下,打开罐子,邀请我们尝一尝。
用筷子夹上一口,入口留香。为什么这么香?杜祖英道出了秘诀:我们采用通城出产的有机山茶油,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用香菇肉磨粉的形式取代添加剂增香提味,新鲜紫苏叶与切碎的猪肉、生姜、大蒜等辅料混合,进行炒制、罐装、杀菌等6道工序,变成香沁舌尖的紫苏酱。
说起做紫苏酱的初衷,杜祖英表示,源自于女儿同学们的肯定。上大学时,女儿常常会带上几瓶自家制作的紫苏酱。紫苏酱受到了室友和同学的喜爱,甚至还有人专门找她女儿购买,大家都说紫苏酱好吃。
女儿一下子萌发了创业的念头,“通城人历来都有吃紫苏的习惯,自家祖传秘方做出来的紫苏酱好吃又健康,也可以做成像老干妈一样的特色食品”。
2013年,在全家的支持下,正在读大二的女儿正式创办了通城三毛姐食品有限公司,随后因女儿出国求学,公司交给了杜祖英夫妇打理。
凭着满腔热血来做紫苏酱,杜祖英夫妇的创业过程十分艰辛,走了不少弯路。为了选出最好的紫苏品种,两夫妇从网上买回日本大叶青紫苏品种,遍访通城各处的野生紫苏品牌,买回来做试验。经过几百次的测试,夫妇两人终于选出了自然生长,无农药、无化肥的口感、观感最好的“鸡冠”紫苏,并精选当地优质香猪肉,野生鱼等配料,经古法炮制,手工加工而研发的风味独特、全国首创的美味食品;采用中粮生产的盖子,用最好的玻璃瓶;每一道生产工序严格把关;生产四种口味的紫苏酱,即“原味、辣味、 鱼味、虾味”。三种礼品包装:精品装、礼品装、古色包装,受到不同地域的居民的喜爱。
因为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紫苏酱的保质期不长,2014年时,仓库里足足堆了5万块的货过了期,杜祖英只能含泪销毁。这也让她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紫苏酱要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才有市场。如何推广出去打开销路,成了摆在杜祖英夫妇面前的难题。
杜祖英夫妇积极参加各种会展活动。2014年,他们带着紫苏酱去北京参加展销。一经布展,便引来众多围观。很多顾客都表示:从来没尝过这种酱,非常有地方特色风味。
2016年该公司产品受到央视农业频道重点宣传推介,让三毛姐产品的形象与市场地位快速提升;2020年开始,杜祖英先后在温泉、武汉设立紫苏酱专卖店,与河北、南京等全国多家贸易运营公司合作;疫情期间,获得广大抗疫医护人员的喜爱。
如今,通城紫苏酱已经走进了北京、昆明、广西、香港多个城市的商超,得到日本、韩国多个外商的认可,2014年开始,三毛姐紫苏酱先后参加北京农产品展销会、香港国际博览会、国际西博展览会、国际南亚博览会等20多场展会,广受消费者认同。
品牌塑绿,大整合撬动大市场
去年7月8日,“通城紫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正式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继“通城两头乌”“通城毫绿”“黄袍山油茶”后,通城县第4个申报成功的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毛姐品牌的知名度逐渐在全球打响。
“说起这个商标注册,这还真是一段曲折历程。”杜祖英提起这事,十分感叹。
在2018年2月,杜祖英和丈夫胡建勇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通城紫苏”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却因为国内某企业商标近似名称注册在先,迟迟不予批准。
杜祖英夫妇没有放弃,在县市场监管局的帮助下,得知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未使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两人一边等着时间,一边做好申报资料准备。在咸宁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立紫苏研究院,申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整合各方资源下,企业不断建立紫苏种植、加工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品相关资料,进行层层申报工作。
“多亏了市、县里一些专家教授,把紫苏相关的特性参数都一一总结好,给我们这个商标的注册帮了大忙。”胡建勇说,紫苏种植有千年历史,户户种,人人吃,可从来没有进行科学研究,他们请专家教授“会诊”,填补了这一科研空白。
“拿下这个商标,通城紫苏的名气将进一步在市场上提升,对我们乃至整个通城的紫苏产业都是难得的契机。”杜祖英说。
公司已与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签订协议,下一步,准备在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的一对一鼎力帮助下,向上申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资质,做好通城紫苏这个绿色品牌。
面对源源不断的客户订单,“三毛姐”公司转变传统地推的销售方式,建立起自己的营销队伍,运用电商经营模式,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上淘宝、上天猫、下商超,与部分机关、学校联系做直销。去年,三毛姐紫苏酱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目前,通城已经实现紫苏产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和运营。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下,三毛姐正在叫响紫苏品牌。”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所长徐世利说。(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查生辉 朱亚平)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城税务局暖心服务助企冲刺“开门红”
下一篇:
通城县烟草专卖局 “三到位”做好“两节”卷烟营销工作
通讯员皮江星张永锋罗玲9月22日,通城“三毛姐”紫苏酱在通城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展出,不少游客争相购买。大二那年,...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恬、通讯员梁耀报道:21日午后,走进咸安区汀泗桥镇联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一间写着“蔬菜...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报道:4日,细雨蒙蒙,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村委会广场人潮涌动,数百名村民冒雨参加景元农...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鲁炼报道:4月22日,嘉鱼县高铁岭镇白果树村村委会里挤满了人,数十位村民自觉排成...
咸宁网讯通讯员郭袁报道: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突出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职能,连日来,高铁岭镇各部门协同合...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聂夏云报道:连日来,在嘉鱼县沙子塘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前来采摘的游客...
香城都市报记者王奇峰通讯员马映邓丹“这一茬小白菜采收后,要接着种菠菜。”9月25日,在嘉鱼县新街镇余码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咸安区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一系列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结合扶贫点双溪桥镇孙鉴村实际,...
1日,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菜农们在一垄垄的菜地里忙着松土、移栽,采收蔬菜。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特约记者龙钰通...
7日,嘉鱼县高铁岭镇九龙村的“135”养鸡育雏基地,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亮准备将第二批种蛋放入孵化机进行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