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200余平方公里的药姑山峰峦叠嶂、奇峰突兀,是瑶族历史上早期千家峒、是古瑶先民心中的世外桃源。
“瑶民出自千家峒,满目青山到处游,龙窖山上耕种好,老少乐业世无忧”……近几年,通城县大坪乡內冲瑶族村将两山”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做强现代农业,做优乡村旅游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两山”转化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因势赋形
留住乡村留住乡愁
经考证,药姑山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以石构筑物为特征的少数民族已消逝、最原始的大型佐证古文化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姑山下的内冲瑶族村,自古为瑶汉杂居之中心。为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该县不搞大拆大建,积极谋划建设瑶乡大药谷景区,以瑶、药文化为主题,以溯溪、环山近3公里步道为主线,将瑶乡风情、山水田园、中医药文化创建融于一体,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乡村旅游精品,展现“中华古瑶第一村”的魅力。同时沿途有大小景点20余处,突出养身、养心特色,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民宿、餐饮、会议等于一身的AAAA级景区。
因地制宜
富民产业生态化
“多栽树少修坟,多蓄水少挖砂,多留白少建房”。通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县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2018-2020年全域绿化三年行动,推进精准灭荒、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河库堤岸绿化、工矿园区绿化和城镇绿化六大工程,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发挥产业优势,突出通城特色,与油茶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内冲瑶族村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以草莓、火龙果、猕猴桃小黄瓜、西红柿等有机瓜果种植为主的采摘园和瑶药百草园等示范基地,实现四季有花、田里有瓜、树上有果、园中有药,为游客提供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健康科普等体验。目前全村建成5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300亩野生茶园、50亩柿子基地、60千瓦光伏发电站、200只黑山羊养殖场和10个无土蔬菜大棚。内冲瑶族村不仅入选湖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还在去年上榜了国家林草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因势利导
村民吃上旅游饭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新业态。内冲村因势利导鼓励村民开办餐饮住宿,带土特产等消费。旅游火了,游客多了,村里的土特产也值钱了。土鸡、土鸡蛋、野笋常被游客抢购一空。
青山绿水正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双向发力,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诠释着“两山”理念的磅礴力量,一首又一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赞歌在鄂南通城回荡!
( 通讯员 葛李 简明)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开展综合演练
●记者陈婧通城县地处鄂南边陲,曾是湖北省幕阜山片区贫困县。而距离通城县城25公里的内冲瑶族村,深藏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
咸宁网讯记者李嘉报道:从通城县城出发,车行25公里到达东冲水库,湖面平静如镜,旅游公路依山盘旋,几经曲折穿过“中华古瑶...
2016年底,通城县委县城府提出构建“一区两城”发展格局,实施“绿色崛起、中药振兴”战略,打造以药材、药品、药市、药膳、...
“村庄变美了,游客增多了,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为挖掘瑶族文化,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8年开始,通...
一场大雨过后,通城县药姑山下的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飞檐翘角、狗头牛角、小桥流水愈发灵动起来。如今走进内冲村,以民俗酒店、...
昨日, , “五一”假期,赴“中华古瑶第一村”——内冲瑶族村来的游客日均万人以上,自驾进村车辆日超2000辆,迎来开园后的第...
咸宁网讯记者宋文虎、通讯员郑梦溪报道:25日起,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拟认定的2019年湖北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乐文刚陈婉美丽神奇的通城内冲瑶族村,是瑶族先民“聚居地”,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古瑶文化传...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文景、李嘉、通讯员陈婉报道:曾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被挖掘利用,成为发展旅游产业,推动乡村...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乐文刚、陈婉、李子明报道:18日,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风情村瑶族千年广场建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