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赤壁市新店镇龙门桥村800亩连片高粱迎来大丰收,沉甸甸的穗浪翻涌,轰鸣的收割机穿梭忙活,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集体增收、村民共富的美好图景。
龙门村户籍人口512户2190人,常住人口284户567人。2024年被认定为经济薄弱村,村民靠种植农作物为生,收入非常有限。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就业打工得收入、产品销售得收益,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蹚出了一条干部领跑、群众跟跑、产业助跑的富民强村“高速路”,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10.76万元。
聚智破题:“长板凳”议出“金钥匙”
2024年龙门桥村通过恢复耕地及高标准农田整治800亩,因地理位置偏、缺水,无法种植水稻,且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土地成了“烫手山芋”。
土地是乡村的“命脉”,但规模化流转是块“硬骨头”,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村党总支给出了答案:聚民智、凝共识。
村党总支“不等不靠”,以“长板凳、圆桌子、小屋场”为载体,多次组织召开屋场会、邻里圆桌会、村湾夜话等,党员群众围坐一堂,大家有商有量,凝聚发展共识。“把闲置土地集中流转,抱团发展!”这剂由党员带头酝酿、群众共同开出的“药方”,成为了解锁土地价值的“金钥匙”。
引凤筑巢:“云端”引来“金凤凰”
有了流转土地的共识,谁来当“执犁人”?村党总支书记陈海明想尽一切办法仍难有进展。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机会,陈海明结识一位种植大户,他敏锐捕捉商业信息,主动出击,多方联络,在今年3月成功引进潜江种植大户。
800亩沉睡的土地,由此“觉醒”,焕发生机。村民不仅收获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更在家门口端上了“就业碗”。“我们带来了‘金糯3号’良种和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专供山西等地,不愁销路。今年首年就迎来好收成,亩产800斤,年产值超830万元!”高粱地负责人马树林的笑容里,写满对龙门桥村这片沃土的信心。这不仅是产业的落地,更是党总支为村集体和村民“嫁接”来的“摇钱树”。
服务护航:“店小二”捧出“金饭碗”
产业兴,百业旺。龙头企业的落户,为龙门桥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然而,陈海明深知,企业能否扎根生长,关键在于服务的“沃土”是否深厚。
党总支书记带头当起“首席店小二”,靠前指挥。村级出资8万元,从平整土地、预埋水管,到修通3公里生产道路,打通了生产的“经脉”,提供全方位基础设施保障,再到流转签约时协调各方利益,全过程贴心服务,让企业专心经营,无后顾之忧。“前期我们在其他地方也有承包土地,但都没有陈书记这么周到且租金合理,我们打算长期扎根,扩大规模!”马树林的肯定,是对村党总支服务效能的最好褒奖。
“209亩茶叶基地流转、茶园租金、丁家庙水库租金、生态公益林管护……”村委会议事会上,陈海明细数村里的可喜变化,“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较2024年翻番,带动就业384人次,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
在新店镇,党总支引领农民共富、村级集体经济红火发展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目前,全镇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超10万的村有9个,超20万的村有4个。
通讯员 闵瑞 罗杰 朱昭臣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赤壁城市书房开放
下一篇:
党支部牵线搭“健康桥” 小柏山村村民家门口享“定制”诊疗
咸宁网讯通讯员裴浩、田丽报道:11月25日,湖北科技学院学工支部党员代表、五官医学院党总支代表、音乐学院党总支代表一行30...
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有:咸安区高桥镇党委、咸安区温泉街道南昌路社区党总支、嘉鱼县簰洲湾镇党委、嘉鱼县陆溪镇...
咸宁网讯通讯员卢华琴报道:7月12日清晨6时,官埠桥镇小泉村2组还建点内热闹非凡,这里正在进行道路裂缝修复。
并且,以“支部引导、干部带头、村民参与、共同决策”为主线,建立“村民理事会、村湾党小组、村级党支部”自下而上的运行模...
咸宁网讯记者王恬、通讯员雷群书、帅莹报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7月1...
7月1日,为庆祝建党98周年,中国工商银行咸宁分行城区离退休党总支举行红色经典朗诵会,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时代精神。
咸宁网讯通讯员陈国清报道:“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近日,崇阳职校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宣讲与文艺演出走进天城镇桃溪社...
崇阳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让党的阳光温暖寒门学子,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学生...
如今,全县形成麦市塘湖油茶产业带、大坪药姑山油茶产业带、沙堆四庄油茶产业带和马港油茶产业带四大产业片区, 3家油茶加工...
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学校,回报父母,回报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