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39个植树节,也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6周年。在这个播种绿色和希望的春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为建设绿色家园和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而笔者以为,植树节的意义不仅限于3月12日这一天,更应根植为心中的意识,外化为我们的行为习惯,蔚然为一种社会风尚。
植树造林意识要根植在心中,成为一种信念。我国的植树节最早设立于1979年,其意义不是我们在这一天种下多少棵树木,而是通过对栽种树木的呼吁和切实行为,唤醒我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警醒我们关注生态环境,激发我们爱林造林护林的情感。如果我们站在更长远和高远的角度去审度,就会真正把“种下一棵树”的意义看得更清楚。
植树造林要全民行动,成为一种风尚。我国曾有条文指出,年满11周岁的公民,每人每年应义务植树3到5棵。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是公民履行义务的时机。家园是公民共同的,环境的优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共同的义务,也是共同的责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学校的示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植树;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开展多样形式的活动,吸引更多公民参与进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形成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的新风尚。
植树节过去了,万物生长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在节日这一天扛起的锄头也应在平常时时挥起,我们在节日这一天念起的责任更应在平常谨放心中,因为绿化家园一直在路上,我们任重道远。(湄木)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坚持“四个转变” 强化执纪审查
下一篇:
与美丽同行 与时代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