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外贸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00万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全面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立足新起点、培育新动能、开创新局面,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在夯实经济底盘上求突破
强力招商引资。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领导带队专题招商,派驻小分队定向招商,探索“互联网+”招商,与专业机构合作招商,发挥落户企业作用以商招商,用好赤壁人脉资源招商,组织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抓住招商重点,紧盯世界和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四个基地”建设、现有产业转型和拉伸产业链条,着力引进一批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税收效益好的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各类项目280个以上。加强项目储备,抢抓国家和省政策窗口期,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点项目,尽快将我市纳入国家和省三年滚动计划的项目变成现实。做好前期工作,形成具体名录,丰富资料,方便推介,使项目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坚持开放先导。搭建大平台,抢抓湖北自贸区建设机遇,争取启动武汉港区赤壁新港建设,提升长江码头规划,推进内河航道整治,发展多式联运。做实大载体,举办第五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加强与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沟通联系,共同推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亚欧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外投资。建设大通道,开展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建设监利至崇阳高速公路赤壁段、陆水湖隧道、南环大桥、环陆水湖绿道,加快推进长江赤壁公路大桥和107国道改扩建工程。
加快项目建设。健全推进机制,发挥招商安商委员会作用,围绕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一月一督办,一季一通报,成员单位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420亿元。强化要素供给,继续推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机制,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找、人往哪里去”问题,让更多政策、要素、资源向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倾斜,切实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效率。激活民间投资,大幅放宽社会投资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发挥政府性投资的撬动作用,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二)加快供给侧改革,在激发市场活力上求突破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尽快放给市场和社会,同时注重解决好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搞好证照分离试点,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彻底清理和取消“红顶中介”,决不让乱收费的中介组织侵蚀简政放权的成效。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云上赤壁”APP应用,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优化网上办事流程,力争成为长江云平台建设的领先标杆。
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坚定不移去产能,加快30万吨煤炭去产能步伐,坚决按照省和咸宁市确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去产能任务。精准施策去库存,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加快现有商品房去库存步伐,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率。稳中求进去杠杆,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水平,力争新增“新三板”、“四板”、科技板挂牌企业10家左右;深化城投公司改革,做实二级公司,力争发行专项债券或二期城投债超过6亿元,继续做好政策性银行贷款对接工作;优化整合担保平台,做大做强诚信担保公司;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引导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重拳打击非法集资。多管齐下降成本,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税费、融资、交易、物流、用能等成本。抓住关键补短板,以开展“扶贫日”、“百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等系列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确保10个贫困村出列、1万贫困人口脱贫。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健全科技工作体制机制,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其团队,注重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稳定人才队伍。加快发展“众创空间”,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实施满园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盘活蒲纺闲置厂房和存量资源,创建2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金融机构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三)促进产业转型,在提升发展质效上求突破
做强工业支撑。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应急安全产业集群基地,发挥应急产业联盟的作用,支持华舟重工做大做强,带动相关企业抱团发展、抵御风险。推动华舟老厂区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确保投资10亿元的华舟重工二期建成投产,积极申报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成投资6亿元的维达力二期,启动投资10亿元的三期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行业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继续实施“515”工业经济倍增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5家以上。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茶叶、楠竹等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板块基地,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积极推行“主导产业+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信贷扶持政策,完成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家以上。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提高粮食有效供给能力。
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建设华中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形成“移步换景、全域是景”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强羊楼洞文化旅游管理区建设,推动羊楼洞古镇旅游项目,建成万亩茶园休闲度假区,支持羊楼洞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国家级旅游创新创业基地。构建泛陆水河休闲旅游圈,完成随阳至羊楼洞、新店至余家桥、羊楼洞至羊楼司、大岭至万亩茶园道路改造,逐步形成陆水湖风景区→雪峰山→玄素洞→金峰山→羊楼洞古镇→新店镇码头→三国赤壁古战场→随阳竹海“回字形”旅游线路。充分发挥现代旅游业粘合剂作用,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健全“旅游六要素”基本服务体系,开发茶叶、竹木、水产品等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态势。注重旅游宣传营销,建设智能导游、手机APP等智慧旅游项目,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壮大商贸物流。加快建设华中地区现代物流基地,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启动建设鄂南(赤壁)现代物流园一期,加快建设水果冷藏保鲜贮运中心二期,建成运营康华物流园二期。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促进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龙头企业,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繁荣,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建成运营一批城市商贸综合体,加快发展社区商业,大力实施“农改超”工程,改造升级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和规范汽车、建材、家居、夜市等专业市场,打造“一刻钟”消费圈。
培育健康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人民医院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开展中医药与养生、养老、康复服务结合试点。筹建一批养生休闲、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医、护、养”一体化产业体系。加强健康管理,重视重大疾病防控,创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行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坚持“党政同责、社会共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治理餐桌污染、实施“放心工程”,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建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创建质量强省示范城市。
(四)破解二元结构,在推进城乡一体上求突破。
(五)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上求突破。
(六)保障改善民生,在均衡公共服务上求突破。(赤壁市市长 李朝曙)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坚持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住建
下一篇: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推进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