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是赤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建设强而优中等城市的重要阶段,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赤壁实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开放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强而优中等城市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转型升级,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
1.打造产业转型新引擎。持续用功,精准发力,把“四个基地”打造成推动我市产业转型的强大引擎。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合发展理念加快“四个基地”建设,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基地建设各个环节,实现虚拟网络与实体生产的相互渗透。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要加快展览交易平台、信息服务体系、交易融资平台建设,引导绿色生态产品在赤壁汇聚交易,不断提升展览交易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部地区应急安全产业基地要以专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配套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努力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华中地区现代物流基地要以创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为抓手,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加强物流园区平台建设,推动物流业信息化、自动化、高端化发展。华中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实施“旅游+”计划,创新旅游业态,全域打造旅游产品,推动我市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2.加快推进工业崛起。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工业崛起“六大工程”,推动我市工业迈向中高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绿色、高端、集约、高效发展。鼓励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走战略合作、兼并重组之路,壮大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 任务,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科技发展动向和市场变化走向,通过战略、规划、政策引导,着力培育应急安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性强、关联度高的新兴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优化园区布局,强化功能分区,完善设施配套,加强产业孵化、要素服务等平台建设,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满园工程,加快项目建设,盘活存量资源,提升园区发展质效,促进园区内涵式发展。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挥一二三产融合乘数效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着力打造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做强茶、竹、水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度开发特色产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定制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传统农业,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农田。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办法,规范农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企农合作为引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强培育现代农业服务组织,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4.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计划、上市公司培育计划,不断壮大资本市场的“赤壁板块”。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推动服务业与消费升级加快融合。完善城市商贸流通网络布局,构建“一主四副多点”的市域商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科学规划和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经营规范、充满活力的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二)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
1.加快创新发展。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核心、产业创新为基础、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打造发展新引擎。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建设三大工程,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支持企业瞄准市场开展关键技术公关、引进高端人才项目、对接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深化“政产学研金”合作,支持企业建立技术、标准、服务等创新联盟,大力发展协同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方式,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打造创客驿站、创新工场等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平台,不断壮大创新主体。以更大的魄力、更宽的视野广泛吸纳人才,努力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加速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2.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各领域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发展潜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力度,推动政务服务“二次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实施国有林场改革,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深入推进财税体制、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省和咸宁市改革试点项目,建立巩固一批制度成果,形成具有赤壁特色的经验亮点。完善改革督办协调、督察落实、考评激励、责任追究机制,切实提高改革集成效果。
3.扩大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开放合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崛起。拓宽开放大通道。打通城市外环线,加快赤壁长江公路大桥、监利至崇阳高速公路赤壁段、国省道改扩建、陆水湖隧道、南环大桥、内河航道整治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对接湖北自贸区建设开放平台,规范提升长江码头规划和建设,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形成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为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化开放通道。大跨步走出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务实推进与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使万里茶道源头城市地位更加彰显。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应急装备、机械电子、茶叶等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更大份额,以产品走出去带动产能走出去。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本地产品全球化流通。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战略合作和区域协作,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区域合作关系。高水平引进来。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延伸招商触角,拓宽招商领域,不断提高引资引技引智水平。研究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做好项目对接,促进关系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有新突破。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实施一批示范性PPP项目。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口碑好的政务环境。
(三)坚持协调共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四)坚持绿色引领,拓展生态文明新空间。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五)坚持共建共享,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赤壁市委书记 江斌)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全面推进转型升级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一篇:
让基层一线成为培养干部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