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一区两城三带”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绿色崛起、中药振兴、万众创业、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幕阜山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县、全国返乡创业示范县、全国中医药产业大县,为建设小康、生态、平安、健康、活力新通城而努力奋斗。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今后五年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绿色引领,培育小康通城的动力引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崛起”战略,抢抓“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机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一批绿色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小康通城的动力引擎。
注重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大力推进涂附磨具、陶瓷建材、食品饮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做优做强。瞄准同行业标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高科技嫁接、与品牌联动,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促进产业层次、品牌质量、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推动一批传统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鼓励涂附磨具企业积极开拓磨料、研磨等上下游产业新领域,抢占精密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等高端市场,实现由一般加工向中高端制造,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涂附磨具单一品种向切割、研磨、抛光多品种转变。支持玉立樊牌工业园打造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磨具产业新城。鼓励杭瑞、亚细亚等陶瓷建材企业走高、精、尖发展之路,以陶瓷科技为支撑,以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主攻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和高档日用陶瓷,大力发展陈设艺术陶瓷,积极研发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电子陶瓷等高科技陶瓷。鼓励黄袍山公司、百丈潭酒业、双狮茶业等食品饮品企业积极开发有机绿色、地方特色产品。二是大力支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培育骨干企业,培育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和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争创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型工业化先进示范县。支持平安公司等云母绝缘材料企业开发高档云母纸、纤维云母纸、云母替代原材料、电子无碱玻纤产品等高端、重大领域产品,支持瀛通、三赢兴等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实施产业链条延伸战略,推动云母绝缘材料产业向合成云母、云母资源开发、纳米电热元件、家用电器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推动消费电子产业由零部件、产品配套向集成模块、整机生产转型;大力实施核心技术创新战略,强化人才引培,积极打造专业人才梯队,建成一批重点科技交流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培育中心、技术应用产业转化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平安四期、瀛通二期、三赢兴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打造行业发展比较优势和局部强势。三是实施工业园区提升工程。以县高新区为核心,推动“一区多园”多点布局,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改进引资方式和建设模式,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深度整合发展,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提升园区要素聚合功能,将高新区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四是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质效。积极推行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效率,拓宽重大招商项目绿色通道,引导外部资本参与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化发展。坚持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优化要素配置,集中政策资源,深入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关键环节配套工程,加快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形成大中小企业并举、主辅配产业协作、上中下游产品配套的集群发展态势。到2021年,涂附磨具、电子信息、陶瓷建材、食品饮品等产业产值规模均超50亿元,打造中国涂附磨具之乡、华中电子信息材料重要产业基地、楚天瓷都。
坚持“五药”并举,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是当前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一个健康产业、绿色产业。通城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发展中医药产业,既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又契合通城发展实际。通城不仅具有历史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更有大量分布在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药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产业发展充满期待,可以说,发展中医药产业占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顺应民意,振兴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放大视野、全域规划,全县域、全产业、全方位推动。要立足湘鄂赣、辐射全国、面向全球,举全县之力打造以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五药”为主,集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条。要将中医药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与幕阜山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建设相结合、与返乡创业相结合、与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大县。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到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向300亿元进军,建成国家水准、华中一流、湖北样板的中医药产业集散地、中医药文化传承地、现代中医药科技研发地、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健康产业发展引领地。一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将中药材种植作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适宜品种,扶持一批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打造以药姑山、黄龙山、黄袍山为主体,辐射沿线乡镇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带,建设一批规模种植基地。力争到202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中药材专业村达到100个,专业组达到1000个,专业户达到10000户,建成全国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组建成立中医药科学研究所,引进专门人才,加强与国家、省中医药研究机构、专业院校合作,建设中医药产学研基地、中药材种苗基地。二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制造。实施传统中医药企业“倍增工程”、新型中医药企业“培育工程”、中医药产业园区“筑巢工程”,规划建设药姑山中医药产业园,大力支持福人药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瞄准国内实力雄厚的中医药上市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发展中成药加工制造企业,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力争到2021年全县中医药工业企业达到20家,中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中医药贸易流通。立足通城现有医药营销网络,成立通城医药营销行业商会,积极发展医药总部经济,建设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完善医药物流配送等相关服务业,打造信息通畅、管理规范、成本低廉、服务配套的买全国卖全国的中药材重要集散地。力争到2021年,全县中医药营销总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四是大力发展中医药膳饮食。深入挖掘中医药饮食文化,大力发展保健酒、菊花茶、紫苏酱等通城特色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一批菜式丰富、味型多样、用料考究、技法科学、营养平衡的药膳菜品,扶持发展一批以药膳为特色的餐饮精品店,打造餐饮文化浓厚、配套设施完善、集餐饮休闲于一体、特色鲜明的药膳小镇,打响通城中药膳食品牌。五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设立黄袍山-黄龙山-药姑山野生中药材保护区,深度挖掘药姑山“药”文化和“瑶”文化,促进中医药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生态旅游+”“养生文化+”品牌,开发一批中药材观赏、中医药文化探寻、中医药工艺体验、中医药保健休养和瑶族文化体验的特色景区,支持中医药休养中心、中药材植物博物园建设,打造华中地区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胜地。
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40万亩目标不动摇,巩固发展油茶产业,扎实推动现有基地连线成片,大力开展老化、低产油茶林改造,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做活林下经济,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完善管护机制,确保建设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坚持以“150”“550”模式和万头养殖小区为重点,继续壮大生猪产业,着力打造大坪-石南、关刀-沙堆生猪产业带。充分发挥“富硒”资源优势,建设黄袍山万亩富硒有机农产品基地。实施“接二连三”工程,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开发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促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省级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力争2021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做响“黄袍山茶油”、“通城两头乌猪”地标品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重要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推进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依托文化旅游,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运作,链条式发展,项目化经营,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着力建设药姑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区、瑶族风情文化区,黄龙山温泉休闲度假区、户外运动体验区,大溪湿地山水生态观光区,黄袍山富硒农产品采摘体验区,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争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倍增器,全力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快推动“县域经济+互联网”建设。完善壮大电商创业基地,建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较强、管理规范的电商产业园,引进一批电商运营服务、培训、研发企业,支持工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农超对接”和“农餐对接”,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乡镇、淘宝村,打造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
(二)坚持城乡统筹,塑造大气秀美的城市形象。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坚持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坚持环保先行,构筑长江中游的生态屏障。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定位,推动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均衡协调发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激发万众创业的巨大能量。改革是动力之本,开放是活力之源。新常态下,必须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深化改革突破发展束缚,以扩大开放争创发展优势,激发全县创业创新的巨大能量,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五)坚持共建共享,打造和谐安宁的幸福家园。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把民之所盼作为施政所向,从广大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惠及群众最直接的实事着手,从社会治理最薄弱的环节抓起,将通城打造成为最具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获得感的城市。(通城县委书记 熊亚平)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践行五大理念 推进转型跨越
下一篇:
腾出时间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