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过菜市场,商品随意堆放,夏天腥臭不可闻,蚊虫到处飞!如今整洁有序,让人刮目相看。”日前,通城县隽水农贸市场,聊到这一带变化时,家住附近的居民何亚辉如是说。
隽水农贸市场过去下水道老化堵塞,环境卫生令人堪忧。通城县以城管月考为风向标,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对其进行整改升级,如今面貌已焕然一新。
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工作(简称“城管月考”)是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的重要工作,目的是,以考核促整改、促规范、促精细、促长效。
日前,2021年咸宁市城市管理工作市民满意度测评结果出炉,得分高达91.00分。
人们不禁要问:城管月考,究竟考出了什么?
促整改,掀起一股争先进位热潮
“每个月的考评结果出炉后,市城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问题整改清单下发到各评价对象,以暗访形式对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列入下月度综合评价内容。”《咸宁市城市管理工作2021年月度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明确评价方法时,将“问题整改”单列一项。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共发现各类问题9833处,各县市区每月均积极按时对第三方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问题及时整改率基本达到100%。
城管月考严格执行奖惩措施,第一名奖100万元,最后一名罚100万元。每月排名最后的评价区域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做检讨,各区域排名最后的乡镇负责人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做检讨,动真碰硬,压责问责。
罚出各级干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罚出知耻后勇的干劲。从各月综合得分排名情况来看,得分差距越咬越紧,榜首每月都在变动,各评价区域均争得过第一名,其中,赤壁市分别在2、8、11月荣获三次第一,咸安区和嘉鱼县分别荣获两次第一。
促规范,解决一批突出民生问题
2020年9月以来,城管月考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各地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和保障公用设施维护和背街小巷改造,加大城市修补和改造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出行环境。
崇阳县投入1.5亿元升级改造城区临街立面和市政设施,投入300余万元整治城区广告;
咸宁高新区拿出3000万元以上资金专门支持城管工作,投资1200万元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
赤壁市投资3000万元建设集贸市场……纵观全市,城市管理“月考”让各地无一不注入大量资金,补短板强弱项。
在市区,昔日同惠广场前的“马路劳务市场”,成功迁移到十六潭劳务市场;
肖桥货运停车场、太乙大道临时货运停车场投入使用,大中型货车有了停放好去处;
设置了18个临时疏导点,整治马路市场“顽疾”……
规范有力度,服务有温度,保障城市文明有序运行。
促精细,苦练一套绣花功夫
“落叶不扫,当景可好?”一位市民建议我市城管部门,在一些指定路段和区域不扫遍地落叶,留住咸宁秋色。市城管执法委广征意见、深入调研,适时推出7个缓扫路段供市民欣赏。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城管干部上街捡烟头、工地围挡打造成“涂鸦墙”、升级井盖防哐哐响、为园林绿化建管理档案……
“围绕‘精细’做文章,目标就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好。”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来,城管部门以月考为动力,“高标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覆盖”落实市容环境常态化管理——推行“路长责任网格制”,制定《咸宁市城市容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细则》(试行),明确管理标准和操作细则,有些数据甚至精确到毫米。
以通山县为例,该县将城区主次干道交由城管部门管理,背街小巷、社区则以“门前四包”为切入点,统筹各职能部门、社区、物业与网格包保责任单位默契配合,压实网格管理责任。
促长效,构建一个大城管新格局
如今,随着城管月考机制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空前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块条共抓、延伸乡镇、全域覆盖”的“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
眼下,各县市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城市管理一竿子到底、一揽子统筹,使行政管理资源、执法支撑要素向解决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聚焦,促进了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城管月考还充分发挥助推器作用,不仅加速数字城管平台建设,还通过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助推我市向新型智慧城市迈进。
咸宁高新区投资1200万元,建成全市第一、全省领先的数字化城管智慧平台,完成40余路视频监控探头建设,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改善园区面貌的同时,也优化了营商环境。
嘉鱼县“数字城管”平台通过升级,城区网格化面积从15平方公里扩宽至30.5平方公里。
实践证明,城管月考是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它考出了城市的新面貌,也考出了城市管理者的新作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敏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咸宁市坚决打击医疗骗保行为 去年追回违规医保基金1202万元
下一篇:
嘉鱼典雅纺织产业园项目十年磨一剑 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