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交通方便,停车有序,行人文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
今年来,为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我市持续开展深化提升文明出行专项行动,从抓小事、抓细节入手,强化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全市交通出行情况明显改善。
“荧光黄”在街头,交通劝导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现在是红灯,请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横穿马路。”
“过马路请走斑马线,横穿马路很危险!”
……
11月1日上午7时,咸宁大道与双鹤桥交汇处路口,头戴小红帽、身着荧光黄背心、手拿小红旗的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吴佳俐,准时开始了每日的交通劝导工作。
自8月11日与187名交通劝导员一起上岗至今,吴佳俐风雨无阻,每天准时出行在值守路口,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协助交警指挥疏导行人、非机动车;劝阻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宣传引导行人文明行路、非机动车安全文明骑行;扶助老、幼、残疾人安全文明行路;为外地驾驶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活跃在咸宁街头的这群“荧光黄”,由党员、退伍军人、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等组成,已经成为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重要力量。
家住天洁小区的吴先生,对“荧光黄”的工作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的劝导下,街道上闯红灯的、横穿马路的、逆行的少了很多,交通秩序得到很大改善。”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暴晒还是严寒,他们都和交警一起坚守岗位,被劝导过一次后,下次就不好意思再犯了。”家住滨河东路的陈女士,坦言曾因横穿马路被“荧光黄”劝导过一次,之后只要过马路就会走斑马线。
“荧光黄”的能量有多大?数据显示:上岗近两个月来,他们共劝导各类交通不文明行为66400余起。其中,劝导非机动车逆行15000余起,非机动车闯红灯290余起,劝导摩托车类戴头盔31000余起,机动车不按规定系安全带310余起,制止行人闯红灯、未按规定走斑马线、翻越护栏共3800余起,拆卸摩托车雨棚16000余起。
车让人人守规,斑马线成为有温度的文明线
“我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人通过,小女孩边走边向我挥手致谢,太可爱了。”日前,家住璟湖小区的市民侯婷说起礼让斑马线带来的感动时,止不住脸上的笑意。
侯婷回忆,有天早上8时10分左右,她驾车行驶到银泉大道检察院门前路段时,看到一位女士抱着三四岁的女儿想过马路,就把车停了下来。这对母女快速通过斑马线时,小女孩不停地挥手致谢。
“瞬间就萌到我了,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侯婷表示,自那之后,不管有没有抓拍系统,只要是经过斑马线时,都会礼让行人。
要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要创新转化手段、强化平台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完善体制机制,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牵引,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各项工作保障水平。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会议指出,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要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的短板、最紧迫的任务,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求突破、谋创新,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改革要拿出更多实质性举措,起到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现实路径,注意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看咸宁如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②】背街小巷展新颜
下一篇:
杨军市民之家调研时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