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记者王奇峰 通讯员周思凯)一本绿色封面的登记簿,标志着咸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3月31日,咸宁市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顺利完成登簿,这是我市颁发的首本、湖北省第二本自然资源登记簿,标志着全市自然资源有了法定“身份证”,生态保护进入“权属清晰、保护有据”新阶段。
本次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厘清了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主体、保护范围、资产本底,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全民所有和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不同集体所有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四个边界”,实现了“资源有身份、保护有凭证、责任有主体”的管理目标。
登记单元范围总面积为8083.9645公顷,登记簿以“立体画像”方式精准标注:单元内国有自然资源总面积7433公顷,涵盖7409公顷水流资源、16公顷湿地资源、8公顷森林及草原资源。此外,明确自然资源资产“谁所有”“由谁管”——其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为全民,履行主体为自然资源部,代理履行主体为咸宁市人民政府。
确权过程是生态治理的重要破冰环节。面对水域与林地权属交织、国有与集体界限模糊等历史难题,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部门联合水利、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成立专班,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测绘等技术,开展20余次实地踏勘、召开权属协调会,并通过内审和外审相结合形式,对自然资源空间范围、权属状况、公共管制要求等信息进行全要素核查,确保地籍调查成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此次登记不仅建立了全市首个自然资源三维‘电子身份证’,更探索出多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新模式,为后续全域推广积累了经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登记簿的颁发,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随着首本登记簿的颁发,西凉湖生态价值转化按下快进键。后续,我市将探索林权、水权等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组合,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自然资源确权确值开发利用路径,推动我市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确权登记不是终点,而是强化生态保护的起点。”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杉表示,将以此次登簿发证为契机,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推动西凉湖水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绿色家底”真正转化为惠民增收的“生态红利”。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市多部门联合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
下一篇:
唱响“三步曲” 提升“三比率” 咸宁实施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行动
咸宁日报报评论员朱哲城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生活更美好、让群众更幸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咸宁...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贺春音、通讯员陈隽勋20日上午,咸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行揭牌仪式,咸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同时在市住房...
昨日下午,在市住建局三楼会议室, 2021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近200人参加。会上,表彰了2020年度全...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报道:7月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强调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王凡、通讯员杨坤报道:17日,全市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落实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和...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崇阳县融媒体中心“建成支点打造样板”全媒体访谈节目现场,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县住房和城乡...
市城管综合执法三支队二中队长张勇获得“最美城管人”荣誉称号。
昨日, ,随着原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原住建局相关窗口工作人员完成“一对一”交接,标志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全部行政审批事...
近日, ,为助力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该...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马映报道:3月2日, 2021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人防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