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陈婧 通讯员 刘伟)“田块一,示范品种为泰优398,去杂后干谷亩产603.8公斤;田块二,示范品种为泰优398,去杂后干谷亩产590.2公斤。该示范片机插晚稻大面积平均单产为每亩597公斤。”10月26日,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咸宁市农业农村局、咸安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专家齐聚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北单双季稻混作区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鄂东南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咸安区示范区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
据项目课题负责人、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程建平介绍,2014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省承担了“湖北单双季稻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十三五期间分3期课题实施。其中,第1期的重点是关键技术研究,第2期的重点是关键技术研发,3期的重点是相应技术的集成与大面积示范推广。2018年7月,咸宁成为“鄂东南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示范区,由市农科院负责开展双季稻的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今年,项目组联合市农科院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建立核心示范片区,示范面积3000亩,集成示范了旱旋灭茬水整、秸秆还田、规范化育秧、机械插秧、应变式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为主体的双季机插秧技术模式。
“通过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示范区晚稻呈现丰产长相,整齐均衡,病虫害发生轻,技术措施到位。通过随机选取两个田块,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测产结果喜人。”程建平说,咸宁具备鄂东南生态特点,适宜发展双季稻种植。联合咸宁农科院把双季稻、再生稻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咸宁地区进行推广示范,是为了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在技术、需求等方面的难点难题,促进粮食的增产、增效,助农增收。
“人工插秧,一亩稻田至少要2个工,按照150元一个工算,就要300元。使用机器插秧,一天能插几十亩,每亩收费仅70元左右。开展双季种植,人工成本还能成倍减少。”市农科院粮油所负责人黄志谋说。双季稻全程机械化项目在咸宁实施以来,受到广大农户、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欢迎。目前,咸宁双季稻机械化推广面积达到了30万亩。
编辑:hefan
上一篇:
赤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送健康下乡活动
下一篇:
“一瓶水”推动38万人脱贫致富 咸宁经验在全国作经典案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