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97岁婆婆用心记录生活点滴 每天都坚持记日记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5-18 07:55

  

  “今日看了新闻”、“今日有点忙,洗头洗澡”‘……97岁的刘明华老人住在温泉办事处希望桥社区,老人有个习惯,每天都坚持记日记,从退休后,记日记从未间断过。

  5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希望桥社区原咸宁医学院家属楼刘明华婆婆的家,在刘婆婆的房间,有一摞已经发黄的日记本。一本本泛黄的日记,不仅记录了老人生活的点滴,更见证着老人的一种执著和追求。

  年轻时是一名打字员

  1918年,刘明华出生在武汉,年轻时当过小学老师,做过打字员。刘明华的丈夫叫谭啸厂,是原咸宁医学院的一名职工。两人生育3个女儿,1个儿子。

  1965年,刘明华从武汉来到咸宁,和丈夫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一家开始定居在咸宁。

  刘明华的女儿谭谨介绍,她母亲年轻时在武汉工作,是一名出色的打字员。工作不忙时,就喜欢写日记。自从50多岁退休后,生活清闲下来了,母亲就坚持每日写日记,并一直写到了今天。

  “母亲今年虽然97岁高龄,但她耳聪目明,这是她天天坚持写日记的结果。”刘婆婆女儿说:“看看母亲的日记,母亲的心声我们都了解了。”

  2010年,刘婆婆的老伴去世了,她的4个孩子就轮流照顾她,现在由她的大女儿谭谨每日照顾。如今刘婆婆虽然行走不便,但是每日仍坚持坐在床沿上写日记。

  40年写了30多本

  翻看老人的日记,字迹密密麻麻却很工整。刘婆婆的日记内容广泛,大到国家的各项政策,小到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论多累、每日一有时间就写,写完了心里才顺畅, ”刘婆婆说。

  “2011年9月8日,今天,小女儿带饮料来看我。老三下午4点回来,天气渐渐转冷了,加衣服。”“2015年3月3日,今天粉蒸肉、汤丸子好吃。”……在刘婆婆的30多本日记中,其中写得最多的是生活琐事。

  随着年龄增长,刘婆婆记日记的字数日渐变少。现在,她只是能记录下来当天吃了什么、谁来到家里等事情。她说:“从2013年腿脚不方便后,没事就躺床上翻看自己以前的日记,很多东西自己都还记忆犹新。”

  “90年代,母亲还写了很多日记,因为放在家里占位置,有一些被当作废品卖掉了,现在剩下的仅有这些了。” 刘婆婆女儿谭谨说。记者数了数老人的一摞已经发黄的日记本,足足有30多本。

  “生活因为有追求更加精彩”

  “为什么写日记?”,面对着记者的疑惑,刘婆婆说:“如果一天不坚持写日记,对汉字就会生疏。现在年纪大了,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手和脑的灵活性,还可以不让记忆退化。经常动脑,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哪怕只记一两句话,我也要写下来。写日记是我的一种坚持、一种追求。” 刘婆婆说,写日记是她的一种精神追求,生活因为有了追求才会更精彩。

  现在,刘明华婆婆最大的孩子已经67岁,最小的孩子也有59岁,四世同堂的她,儿孙满堂,有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记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刘婆婆家时,她又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今日学院詹科长和报社记者小吴来我家。”(记者 吴青朋)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气吞胡羯 勇卫山河——记通城麦市镇鸡笼山之战
下一篇: 楼下开饭店邻居“吃”油烟 社区多次协调终解决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