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天气。炎炎烈日下,有这样一批劳动者,他们或者在施工现场挥汗如雨,或者头顶烈日高空作业,或者在街头巷尾忙忙碌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他们是烈日下最亮丽的风景。本报记者分头采写了一批高温下的劳动者,以此向他们致敬。
泵站站长陈火平:
心系十万亩农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昌强 通讯员 聂夏云
30日上午,时针还未指向十点,嘉鱼县余码头泵站的拦护栅边气温已近35度。站长陈火平头戴草帽,正在栅前巡查。
短短十数分钟的巡查,未及结束,汗水就已经浸湿陈火平的T恤。
连接泵站与拦护栅的有一小段渠边土路。在连日高温炙烤下,它早已变得灰白。这条连接路,陈火平每天至少要走三个来回。
“每班都要巡查。查看水流是否正常,有无水草漂浮,确保设备设施安全。”陈火平说,现在全站工作重心都在抗旱上,要尽量消除影响设备运转的隐患,全力保障抗旱。
余码头泵站是一座排灌结合的大型电力排灌站。7月20日,余码头泵站灌溉闸刚一竣工通水,就立即投入了抗旱灌溉。
在泵站机房,两台单机每秒可抽水8立方的水泵正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为了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转,泵站将职工分为三班,每班五人,加强值班值守和设备巡护,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防汛排涝时都没有这么紧张,潘湾、渡普、新街三镇的上十万亩农田的灌溉可全指望着它们。” 陈火平说。
机房内,酷暑加上各种设备散发的热量,使得室内温度接近40度。高温下,水泵高速运转发出的隆隆声,和电器柜里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更觉燥热。而就是在高温、高噪音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陈火平和同事们一直坚守着。
“最辛苦的是陈站长。我们倒班还可以休息,他是24小时坚守,有问题随叫随到。”泵站员工说。
“责任重大。泵站的设备一旦出了问题,影响的就是十多万亩农田、数万群众的收成。”陈火平说,把工作做好、尽职履责,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水利人的义务和初心。
供电工人宋达安:
爬杆作业是常态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通讯员 陈丹 吴小康
30日上午11时,记者驱车来到咸安区永安办事处西河社区一组,此时,温度计显示室外温度为41.5℃。
地面犹如火炉。而一群穿着长袖外衣、踩着胶鞋、戴着绝缘手套的汉子正顶着烈日施工。他们就是国网咸安区公司宝塔供电所的员工们。
“这里原先的线路负荷是220V,考虑到现在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用电量日渐增大,我们决定将负荷增至380V,在原来线路的基础上要搭设两条火线。”施工现场,承担登杆任务的宋达安告诉记者。
宋达安穿上重逾7斤的“护身马甲”安全带,提起两柄“柳叶弯刀”般的脚扣,穿过丛生的杂草,将安全带和脚扣都扣上电线杆后,快速爬上十多米的半空。
“上面的太阳更毒辣,而且电线杆被烤得烫手。干这一行,就得胆大心细,不仅不能有恐高畏难的心理,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安装好横担后,宋达安爬了下来,开始帮助其他同事布线。
作为一个有三年高空作业经验的熟练工,寒暑两季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尤其是这段时间连日高温,咸安电网负荷持续增长,日最大用电负荷达12.689万千瓦,较去年增长了9.8%,创造了当地历史新高。
供电负荷越大,宋达安和他的同事们越忙碌。对于宋达安而言,当天的工作还算轻松。自入夏以来,他的工作几乎每天都在电线杆上。多的时候,一天得爬二十来根电线杆。
“有时需要在半空中持续施工四五个小时。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一想到千家万户都能舒适地享用电能,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义。”宋达安说。
项目工人易建平:
争分夺秒抢进度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泽华 通讯员 李炯
30日上午,骄阳似火。走进咸宁高新区瑞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一期建设现场,这里施工正酣。彩钢瓦安装工、塔吊操作工、水泥搅拌工、砌砖师傅……劳动场面一片火热。
上午8点30分,镀锌彩钢瓦安装工易建平已经在11米高的房顶上工作了近3个小时,当时他正从房顶移步到隔壁建筑的空地上休息。
“天气太热,早晨5点钟起床,简单吃点东西,赶紧干活,上午到10点钟就得收工了。” 易建平接过同伴手中的水,咕咚咕咚几声,一瓶水就见底了,脸上的汗水直往下滴。
“瑞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张冰介绍,该项目预计明年投产。为了赶进度,必须抓紧时间施工。
十来分钟后,易建平麻利地戴上安全帽和线织手套,穿上厚质工作服,又奔赴楼顶。易建平和同伴站在钢架的两端,两人先将成堆的彩钢瓦均匀铺开,再从一端开始铺锡箔纸、垫保温棉、扣瓦。
记者踩着楼梯下到易建平所在的楼顶。刚到楼顶,一股热浪迎面扑来。站定片刻,一种炙烤的感觉由脚板径直传输大脑皮层。
镀锌彩钢瓦、天空、易建平的工作服都是蓝色,三者融为一体。只见易建平和同伴抬着彩钢瓦走在钢架上,驾轻路熟,几分钟就铺展开了几十米远的距离。
易建平干这行有20年,可谓是“老把式”了。说起安装的注意事项,他烂熟于心:安装要注意瓦的正确铺放方式;专用钉必须打在瓦骨中间……
快递员谭义:
快捷服务千万家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嘉 通讯员 吴奇敏
7月30 日上午,一车接一车的快递包裹陆续送达通城县农易达乡村配送服务有限公司物流仓库。
工作人员快速卸载、扫码、分拣,快递员将各自责任区的包裹小心翼翼地装上三轮车后开始送货。
此时,户外的阳光如针扎一般晒得皮肤生疼,“像这样的大热天,我们也照常送货。”31岁的谭义皮肤黑得发亮,主要负责城北片区的快递运送。只见他一件一件地将货物搬上三轮车,整齐有序地码放好。
“上午趁天气凉快先送比较偏远的,下午再送就近的。平均每天5-6个小时在路上,货流量90余件。”谭义载着满满一三轮车的货物穿梭在大街小巷,每到一处用手机联系客户取件。
“阿姨,您的快递到了,请出来取一下。”在城北通泰建材市场,谭义顺利地将一个包裹送达后,得到了客户的礼貌回应。
“听到别人说一句‘谢谢’或者‘吃了亏’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谭义说,“大部分客户都很好说话,碰到脾气不好的忍耐一下,毕竟客户至上,不能和他们计较。”
在通城县农易达乡村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像谭义这样的快递员共有10余人,他们主要负责运送菜鸟、京东、天猫等10多家电商平台的快递,覆盖了通城城乡大街小巷。正是依靠他们,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造福着千家万户。
“正因为有了这群兢兢业业的快递员,我们的电商产业才得以发展壮大。”公司相关负责人卢艳芬说。
项目负责人段取浩:
抢抓晴天好施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通讯员 吴咏梅
热,热,热!30日上午,崇阳室外温度高达37度,走在路上,层层热浪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来。记者来到崇阳国家森林公园(桂花片区)公路改建工程黄石段时,20多名工人正忙着浇筑水稳基层,洒水车、压路机、挖掘机和工程车来回穿梭,机声隆隆,现场繁忙而又有序。
“车子再往后倒一点,挖机要上前一步。”一位头戴安全帽、皮肤黝黑的男子正忙着指挥车辆卸料。他的脸上挂满了黄豆般大小汗珠,衣服上已经结起白色的汗渍,阳光一照格外显眼。他叫段取浩,今年44岁,是该项目水稳施工负责人。
“天气太热了,没干几分钟活,衣服就被汗浸透了。休息一会儿又会干,反复几次,就会有盐渍留在衣服上。但也不敢脱下,因为这阳光太毒,不穿长裤、长袖就会被晒伤。”段取浩用衣角抹掉脸上的汗珠后说。
段取浩1996年毕业后就到崇阳县交通局担任技术员,如今是湖北通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业23年来,他参加过多次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担任技术负责、项目经理等。
“路越往里面修,越感受到山区老百姓对修路的强烈愿望,我们工程人没有放假的概念,要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段取浩告诉记者,黄石段起点位于桂花泉镇黄土塝,与S319 呈T型交叉,终点位于石城镇,与G106崇阳石城段T型相交,路线全长13.946公里。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完善崇阳区域路网结构。
“为保证工人的身体安全,我们调整了作息时间,每天早晨五点多就开工,中午一般到十一点就让工人歇息,下午两点半再开始施工,晚上八点左右收工。”他说,公司还每天给工人们提供矿泉水、凉茶、西瓜等防暑用品。
空调维修员余小青:
挑战酷热和危险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今年40岁的余小青做空调安装、维修工作已经16年。这段时间连续高温,余小青的工作也进入了“高峰期”。
7月30日上午11时许,余小青接到公司派单:家住荣凯天阶小区的市民王女士家里空调坏了,怕孩子中暑,希望尽快帮忙修一下。
20分钟后,记者跟随余小青赶到王女士家。进门后,问清空调的位置,余小青立马抄起工具从窗口爬向室外,顶着烈日作业。
拧螺丝,拆盖板,检查内部机械,全部一气呵成。此时已接近中午12时。灼热的太阳给人一种窒息的热辣感,余小青的脸颊上不停地淌着汗,衣服渐渐湿透。
但这丝毫不影响余小青的操作。只见他细致地拆卸后,成功取下老损的零件,并为空调换上新器件,一番调试,空调“病愈”。
此时,余小青已在烈阳下高空作业了一个多小时。听到机器启动的嗡嗡声后,大汗淋漓的他才放下心,从工具箱里掏出自带的水杯“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对于我们来说,维修空调不仅要克服酷热,还要挑战危险。”余小青告诉记者,王女士家有防盗窗,维修起来算很轻松了。现在不少外机安装在高楼外墙,楼层高、外机距离远,难度可想而知。他常常需要系上保险绳索,像蜘蛛侠那样挂在高楼上作业。
余小青告诉记者,空调安装既是个体力活又是个危险活,炎热的天气下,他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每个环节必须把握好,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虽然辛苦,但在余小青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给用户修完空调很有成就感,但是空调一出凉风,我们就该离开了,又要赶往下一家去工作了。”余小青说。
余小青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一天安装或维修8到10台空调都是常事,每天工作时间有十四五个小时。
交警陈迪明:
用汗水答好 “烤”卷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通讯员 柯国强
高温,高温,还是高温!当人们尽量躲避酷暑时,公安交警们却头顶烈日,为群众的出行安全而坚守在烈日下。
30日清晨6点50分,记者来到通山县通羊大道与通大线交汇的十字路口处,一抹“天空蓝”正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
“6点半就要过来疏散路边摊位和车辆,必须在早高峰前疏散完。”交警陈迪明用前臂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说:“假如疏散不及时,这里会堵得水泄不通。”他一边说,一边走向路旁,示意一位试图停车的司机离开。
这个路口是当地的交通要道,附近村民喜欢将自家蔬菜在路边摆摊售卖,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陈迪明和他的同事需从早上6点半开始值班,直到晚上9点下班。
时间一分分过去,气温不断升高。疏散完路旁摊位,陈迪明的上衣早已湿透。但路上车辆排起的“长龙”让他无暇休息,他大步走到路中间,指引来往车辆前行。
头上是火辣辣的烈日,脚下是热浪滚滚的沥青路面,陈迪明浑然不顾,他挺立在路口中间,指挥过往车辆。汗水不停从额头冒出,他也没有时间擦拭,任由汗水浸湿衣服……
“这些交警们来得比我们早,走得比我们晚,无论太阳多大,都在坚守着,很钦佩他们。”汉林农贸市场蔬菜店老板刘雪果说。
电焊工朱荣光:
双重“烤”验不言苦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柱 特约记者 童金健 通讯员 刘亚琴
在赤壁市中伙大道迎宾线的工地上,道路两边的宣传护栏钢结构温度高达50度。就在这样的高温下,电焊工人还要拿起电火仪器,经受近千度热源的炙烤。7月30日下午,记者走进工地,感受着电焊工朱荣光在高温烈日下的坚守。
长50米、高2米的宣传护栏钢结构墙身,就是朱师傅焊接的地方。他头戴遮阳草帽,眼戴护目镜、手拿电焊点火器,背对烈日,正对着电火作业,接受着高温和电火的双重“烤”验。
“我眼前的温度比烈日还要高得多,因为烧电焊也有温度。”朱荣光说,“这个钢结构晒得发烫,衣服肯定是湿的,你看我们穿的都是胶鞋,不然会漏电,胶鞋里面都是湿的,湿漉漉的汗水,走路咔吱咔吱响。”
这个钢结构护栏墙身每一段有50米长,用100块钢板搭建而成,用于固定底板涵洞。为了使墙身更加牢固,朱荣光要对这个墙身焊接长短不一的钢筋100多根,需要花费将近半天时间。
朱荣光说,这几天是入伏以来最热的几天。钢板被长时间高温炙烤,再加上电焊时接近1000度的火花散发出来的热量,这种热完全是“火上浇油”。
朱荣光焊接的护栏是为了迎接10月即将在赤壁市举行的国际茶业大会而建。届时有不少国内外嘉宾来赤壁。他的电焊质量,直接关系到赤壁的城市形象。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今起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新政策 健康扶贫新政热点“连连看”
下一篇:
把支教初心写在祖国西北深处——咸宁市实验小学王蓓老师的支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