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学霸吗?你是校园之星吗?你是最佳才艺之星吗?点赞看排名!……如今,在朋友圈、微信群不断出现类似的微信拉票,微信点赞正日益渗入孩子的童年生活。
朋友圈变身拉票场
这几天,在一机关单位上班的王女士每天7点准时收到一条微信:“记得点赞哦,每天可投5票!”
“侄子参加了一家课外辅导机构,辅导机构搞一个评选,按点赞排名评出十名‘学霸’,每人能得到100元奖学金。”王女士说,嫂子特意建了一个投票群,每天发微信红包,鼓励大家多投票、多拉票。
“这样的评选结果,跟‘学霸’有什么关系?分明是商家做推广的一种噱头。”王女士有点无奈,但不得不动员朋友给侄子投票,“不能打击孩子积极性啊!”
眼下,微信朋友圈各种名目的投票活动越来越多,并且逐步渗透孩子们的世界。
小玉是市区一名小学生,最近参加了湖北省“朝读经典”的征文诵读比赛,微信投票是一个重要环节。
这可忙坏了小玉妈妈,“基本上认识的人我都发了投票链接,每天拜托他们投上一票。”这种拉票活动小玉妈妈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投票期间每天盯着票数变化,精疲力尽。小玉妈妈坦言,内心深处并不完全认同这种做法,但孩子和她的同学都很看重,作为家长只能无条件支持。
褒贬不一反对居多
记者以“你是否赞成给孩子微信拉票”为题,在朋友圈发起调查,有36人参与讨论。其中,26人明确表示“不认同”,6人表示“无所谓”,仅4人表示“支持”。
“点赞打折、兑换礼品,这作为商家的促销手段,无可厚非;但把点赞量作为对孩子评价的一个标准,不利于引导他们参与良性竞争。”市民程玉荣表示明确反对。
“如果孩子的父母是工地打工、摆小摊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给孩子拉票,那不管孩子表现如何,岂不都要输在投票环节?”市民杨霞也表示,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拼爹”意识。
市民陈立的女儿正在读初中,他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微信拉票现象。
陈立告诉记者,女儿参与的微信点赞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机构自发组织的,比如舞蹈室发起评比,完全按点赞量评定结果;另一类是学校组织的,微信投票占很小的比重,主要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前一种纯粹是商业宣传,我会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参与,但会明确表示不帮忙拉票;后一种则会鼓励她积极参与,也会动员朋友帮她投票。”
也有少数人认为,孩子迟早要走进成人的世界,提前适应这种形式的竞争无可厚非,还可以借机扩大孩子的社交面。
把握尺度加强引导
市区一小学的赵老师认为,要引导孩子尽量淡化微信投票,把重点放在作品本身上。“以湖北省“朝读经典”征文诵读比赛为例,本身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有好处的,也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可以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激励他们对古诗文的爱好。微信投票的结果只是作为人气参考,家长要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作品本身上。”
湖北科技学院老师赵克勇认为,把微信投票纳入大学生竞争中,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拓展交际范围,利大于弊;小学生的微信投票活动,大多数还是依赖家长完成的,过多的微信投票活动,不利于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弊大于利。
心理咨询师宋红义说:“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才艺比赛,从而对孩子进行成功教育本是好事,但家长过度参与,就会使这种比赛失去意义。”宋红义说,对孩子来说,从比赛中收获快乐比赢得名次,意义更大。微信投票既然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竞争方式,家长就要正确对待,比如引导孩子在为自己投票的同时,也为同伴投票,从而引导孩子学会尊重竞争对手,在比赛中赢得友谊。(记者 王远远 实习生 杨文波)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