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咸宁市“十二五”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纪实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1-11 10:16

  

  咸宁市金融支持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推进会

  

  2011年5月,湖北省制定了 “十二五”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规划纲要,我市迅速行动,以“金融惠农”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部门配合,经济金融为主体、社会各界全参与”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近5年,全市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产品供给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金融服务“三农”覆盖面迅速扩大,金融惠农强农能力显著增强,正成为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信用高地”和“资金洼地”。

  重基础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全覆盖工程从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入手,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引导金融机构网点、金融服务和支付基础设施向村组下沉,优先满足农村最常用、最迫切的金融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增县域及以下地区银行网点36家,其中,农行、邮储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约占五成。主力涉农金融机构农信社和农业银行,分别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农商行改制与“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增强了资本实力,下放了业务权限。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开展信贷业务的补充,也得到迅速发展。5年来,全市县域小贷公司共新增7家。

  保险、证券等机构网点也在同步下沉。“十二五”期间,全市新成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69个,县域及以下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增加到22个,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71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8%,村级协保员人数达到700多人,为全面推进“三农”保险创造了基础条件;县域证券网点新增1家,咸宁市政府与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三农”主体参与证券、期货等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农村支付设备也随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同步增长,截至2015年9月,全市县域及以下地区转账电话共布设9726台,平均每村10.7台,较2010年末增加5.1台/村;县域地区ATM数量达到621台,较2010年末翻了2倍多。

  建平台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全覆盖工程主要是根据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建设系列平台,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范围,为“三农”发展提供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一是推行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平台。截止2015年9月底,全市已建立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2658个,实现了全市909个行政村全覆盖目标。目前,村民办理金融业务的平均路程由之前的5公里缩短为0.5公里,办理金融业务的时间由之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20多分钟。我市还开展了“十佳百优”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及先进支农客户经理评选活动,咸宁市农行对联系点实行分级管理的经验在全省农行系统推广。

  二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平台。2014年开始,在全市建立起由涉农金融机构“一对一”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金融服务的支持体系,目前,全市已建立涵盖20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动态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入库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三是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供需有效对接。“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金融服务行长行”、湖北省“金融支持咸宁经济社会发展早春行”等信贷营销活动,信贷签约也开始摆脱清一色的城市化建设主题,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农业,幕阜山连片开发领域迈进。5年来,“早春行”活动共组织签约559.3亿元,到位资金492.2亿元,年度综合履约率高达88%。

  四是打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平台。以崇阳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采集全县农户信用档案7.1万余份,四类新型农业主体信用档案350余份,实现了农村经济主体信息的100%采集,在全省属于首家。建成全省首个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崇阳县农村金融服务网,出台了《崇阳县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为强化对守信农村经济主体信贷支持提供制度保障。副省长曹广晶专程到崇阳县调研,对该县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抓关键 农村信贷投入水平大幅提高

  全覆盖工程将提升农村信贷服务水平作为关键环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推广适合当地的信用产品。如通山县重点推行县域金融工程,着力推动县域企业上四板,创新开办了股权质押贷款,推出了助农贷、助保贷、助贫贷等涉农贷款,有力支持了农户发展,全省首创“助农贷”产品,为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放贷835万元,积极推动“助商贷”、“助贫贷”、“助游贷”等一批原创性的创新产品实施。目前,14家通山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挂牌市值25.07亿元,1家企业实现直接股权融资907万元、3家企业以股权质押获银行贷款2407万元,《金融时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全省县域金融工作现场会在通山县召开;崇阳县重点推广了“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的县域融资模式,推出了“担保基金+信贷资金”、“产业发展基金+信贷资金”、“扶贫资金+信贷资金”等模式,放大了信贷资金总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通城县重点探索了农村产权抵押基础上的专业户信用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公司+农户”、“创业担保+农户”等信贷模式。

  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一县一品、一行一品”金融产品创新“1+1”工程,推广一批符合咸宁经济发展特点、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先后推出了林权抵押、农村小产权房抵押、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水域滩涂经营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等13种涉农信贷产品。到2015年9月末,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3.07亿元,其中,林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养殖水面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为抵押的贷款余额,占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52.7%、17.55%、16.29%、7.8%和5.66%。

  优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水平得到改善

  一是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采取将评定结果与信贷条件进行挂钩的做法,从正面直接、生动的向广大农户传达“信用生钱”的理念,也催生出“信用农户信用贷”等免抵押信用贷款产品。截至2015年9月,全市已培育信用乡镇66个,占比97%;信用村602个,占比66%。

  二是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依托最深入村组的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金融知识宣传栏上墙、宣传册上柜,在嘉鱼县成功办起农民金融知识夜校,农村基础金融操作知识以点带面地得到长期化推广与普及。“十二五”期间,还先后在咸安树立了征信知识进小学创建样板区、在嘉鱼建立了榜样信用社区创建示范窗、在崇阳打造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在通山九宫山开发农村信用工程创建试验田,充分发挥创建工作的示范效应、驱动效应、辐射效应,促进了农村信用建设在全市全面铺开。

  三是把促进县域资金回流作为农村金融生态建设成果的试金石。以提升县域贷存比为切入点,采取金融机构现场督办、完善考核办法、培植信贷载体、搭建融资平台等措施,促使县域贷存比和新增贷存比较大提升。 截至2015年9月,全市县域贷款余额322.7亿元,较2010年增长135.6%;县域贷存比52.2%,较2010年末提高8.3个百分点,位居湖北省前列。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营业网点、信贷支持“三农”、支付结算、国库服务、人民币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深入展开, “送国债下乡”、 农村支付服务“村村通”工程等品牌先后在全省推广,较好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总量、质效水平。

  

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行长万华利(左二)在通山县调研县域金融工程

 

  咸安

  构筑服务“三农”的“桥头堡”

  咸宁农行咸安支行组织“三农”服务团队长年累月活跃在全区138个行政村,想三农所想,急三农所急,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用心构筑服务“三农”的“桥头堡”。

  去年以来,三农团队走村入户累计150多天,总行程达到12000多公里,平均每天行程80多公里,先后为惠农服务站更换转账电话26部,解决大大小小问题300多个,新增惠农服务站15个,开拓E农上游58个,发展下游98个,E农有效户达95%以上,为今年组织存款、产品营销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山

  提升农村支付结算便利化程度

  通山县以创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在各村组的便民超市、农资站、村组会计室等人口集中地方延伸银行支付网络,提高村民结算便利程度。

  到2015年9月末,全县累计发放银行卡达84万余张,较2011年末增加48万张,增长率达133%,发卡面涉及全县12个乡镇和186个村;自动取款机114台,较2011年末增加62台,增长率达119%;POS机550台,较2011年末增加378台,增长率达220%,乡镇覆盖面100%;支农服务点转账电话1736部,较2011年末增加1194台,增长率达220%,村覆盖面100%;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17万户,乡镇开通率均100%,支付结算服务渗透到了每个角落。

  崇阳

  开发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产品

  崇阳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资金需求,引导涉农金融机构突破政策瓶颈,推行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新型的农村产权抵押信贷产品,截至2015年9月底,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7282万元,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农商行与高枧乡党委政府协作,创新开发出“金凤凰”异地创业贷款,共向32名“高枧脚手架”农民创业人员发放贷款122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通城

  “两权”抵押激活沉睡资产

  为满足近年来农村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快速增长,通城县充分结合农村产权特点,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住房小产权“两权”抵押贷款。

  农村信贷需求不断增加,而农户的住房多为集体土地所有制无法正常抵押,对此,通城信用社与司法部门对抵押物权属、限制等具体问题深入沟通,最终采用对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司法公证的形式办理抵押,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

  赤壁

  支持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

  赤壁市为强化资本市场主体的培育,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省股权托管中心等各类融资服务平台合作,引导企业进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目前有羊楼洞茶业、畅响万圣贡莲等4家企业在新四板挂牌,并已通过发行企业私募债、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其中,羊楼洞茶业通过发改委、长江证券发行企业集合债募集资金2000万元;畅响万圣贡莲股权转让融资1680万元,发行私募债4000万元。三国酒业、赵李桥砖茶等一批优质企业拟在三板、四板挂牌上市。

  嘉鱼

  涉农金融机构满足农民信贷需求

  嘉鱼县确定了由县农发行、农行、嘉鱼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吴江村镇银行五家涉农银行机构组成农村地区信贷投放主体,创新开办和完善了十余种多类别、多层次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民信贷需求。

  嘉鱼农商行、村镇银行对农户“嘉农宝”农户联保贷款、农村金融合作组织担保贷款进行完善和改进,优化信贷流程,降低准入门槛,全面满足普通农户的资金需求;嘉鱼邮储银行2015年开始开办“助农贷”小额贷款业务,由政府出资500万元成立“助农贷”基金,邮储银行按一定比例放大发放贷款,截至2015年9月末,共放款6笔115万元,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嘉鱼农行开办的绿满嘉鱼贷款,通过林权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方式,支持了嘉鱼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房地产业“十二五”工作总结暨“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 天立路桥:辉煌十二五 耕耘在桂乡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