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的镇馆之宝“虎座鸟架鼓”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刘俊华 通讯员郑子贤)74岁的胡定权是一名乡村木匠,年轻时曾靠手艺为村民制作犁、耙、镐、套等农具。他没想到自己有天会与“国宝”打上交道:近几年来,他受荆州博物馆之托,仿制和复原了许多出土文物。
胡定权的木工作坊位于湖北枝江市问安镇张家桥村,10多平方米的一间平房内,两台简易木工车床和一套老刨凿工具,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墙上挂着二胡、马头琴,都是他自己做的,这也是他劳作之余的爱好。
胡定权从16岁开始学木工手艺,出师后为村民制作农具、盖房子打家具,也是远近闻名的“胡师傅”。他年轻时,曾为一户人家打过一张雕花床,那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为村里打水车,也让他的技艺得到了很大的锤炼。
大约从2010年开始,传统的木工活越来越少,一次偶然的机会,荆州博物馆找到他,托他复原在包山楚墓中出土的一张折叠床。他耗时一个多月,对照图纸和照片,终于将床复原出来。
后来,博物馆又让他仿制镇馆之宝“虎座鸟架鼓”,当作文创工艺品售卖。胡定权看着图纸画样,很快仿出了成品。他做过各种尺寸的“虎座鸟架鼓”,一天手搓三套。
“当了一辈子木匠,自己做的东西能让更多的人喜欢而收藏,这是最开心的事。”胡定权希望自己的手艺在世上留下痕迹。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百强县数量中部第一,湖北县域经济如何量质并举
下一篇:
村民山上劳作时被老虎袭击抓伤? 鹤峰通报:未发现老虎活动痕迹
4月12日,嘉鱼县渡普镇农耕博物馆,渡普镇文化站站长孔庆川正在整理他收集的农机具。雷平春秋摄(影像咸宁)。
质朴温馨的一家人打铁,这门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古老锻造手艺,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凝聚着一代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咸宁网讯通讯员季静静报道:9月25日,高铁岭镇八斗角村积极组织村保洁员深入安置点,帮助易迁户修剪杂树枝、清除杂草,敦促各...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年好景在于“新”。向新突破,以质求变,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咸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澎湃的新动能。
”这些“老物件”重拾了昔日的农耕记忆,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可以让年轻人深刻感受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现如...
”温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饶耀华说,街道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建设美好家园、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共同精神...
10月24日,天气晴好,嘉鱼县新街镇沙湖岭村粮食收购加工商黄升旭用自制的农具晾晒稻谷。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通讯员马映摄。
12日,崇阳县青山镇水库村农耕博物馆,传统农具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通过对镇馆之宝三国时期的宝鼎铜镜以及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钱币、陶器等出土文物的了解,加深了孩子们对故土嘉鱼的认识。
小学员们将在培训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在沉浸式实践中完成从“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蜕变,经过考核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