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严芳婷)每年约130万吨湖北小龙虾,满足了八方食客的味蕾,却留下近100万吨虾壳,成为堆积如山的厨余垃圾。如今,在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刘培文研究员及其团队的探索下,成功研发绿色环保零污染的提取技术,将虾壳转化为高性能甲壳素纳米晶。
虾壳中含有20%至30%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甲壳素,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工业等多个领域。甲壳素纳米晶被誉为“工业味精”,在多种工业产品中可显著提升性能。如用于油漆油墨时,能使上色效率提升30%,还能增强油漆的光泽、抗裂性和抗菌能力,甚至可以吸附甲醛;在电池隔膜领域,它能强化离子传输效率、提升隔膜抗皱强度,有效降低电池短路风险。
但将甲壳素进一步提纯,并制成甲壳素纳米晶,却是一项难题。过去的提取技术,存在设备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严重、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刘培文团队大胆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选择性氧化技术。整个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完成,实现了绿色环保零污染。该技术制备的甲壳素纳米晶品质出众,稳定性佳,成本大幅降低。
作为湖北省小龙虾产业链精深加工专家组组长,刘培文带领团队常年奔波在加工厂、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在洪山区建成吨级虾壳资源化示范基地,将创新技术投入实践,助力潜江、洪山等地企业年回收虾壳超数万吨,真正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吃干榨净”。
去年9月,刘培文创立生材智造科技公司,搭建900平方米的实验室,实现首批产品研发落地,每批产量10公斤,售价高达20万元。今年,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线已在咸宁嘉鱼落成。洪山区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该项目入选洪山区第二批“先投后股”支持名单,获得200万元投资资金。
刘培文说,将全力推出甲壳素纳米晶、甲壳素纳米纤维等主力产品,以高质低价的优势进军全国市场,公司力争2至3年内实现年营收破亿元。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电影《洪湖赤卫队》启动高清AI修复 红色经典迎来“数字新生”
下一篇:
“空中驾校”如何飞进市中心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沈二民、田明报道:10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导严建兵率调研组到崇阳县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调...
咸宁网讯记者刘珊珊报道:水产养殖如何做到绿色环保?11月11日,走进通城县塘湖镇汤管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空气恒温机...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汪国文、陈君益报道:12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明庭庆、院长教授廖庆喜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
4月6日,湖北九灵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员在逆流提取生产线进行生产。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袁灿摄。
如今,铜钟乡不仅卖药材,还卖上了风景,药园变花园、园区变景区,已建成集旅游观光、研学实践、成品产销、生态养生为一体的...
华中农业大学将马桥镇定为“华中农业大学原创文学艺术孵化器”定点单位。
接下来,校方将就如何依托洪山实验室在嘉鱼搭建产业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前往嘉鱼开展实地考察和研判,早日促成合作...
未来,她还会继续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合作,把农场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虽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他始终心系故土,近年来多次率团队深入崇阳打造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围绕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
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深度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技等方面优势,多维度挖掘桂花潜在价值,推进桂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