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明
掌上咸宁报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金钥匙”。崇阳县天城镇自2020年启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历经五年深耕细作,这片5600余公顷的土地上,一场关乎空间重构、生态焕新、产业升级与民生蝶变的变革精彩上演,曾经的山间小城正以崭新姿态拥抱未来。
6月6日,来到天城镇河田村和茅井村的2000亩毛豆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毛豆挂满枝头,奏响丰收的乐章。每到采收季,这里便成了热闹的“战场”,200至500名村民化身“采收大军”,用勤劳的双手采摘希望。河田村村民曾炎芳笑着说:“一天能摘200多斤,挣100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
“小田并大田”的整治举措,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了广阔舞台。湖北灵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5000余亩土地,在天城镇多个村庄开展毛豆、高粱、菜苔等规模化种植。“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让土地资源活起来,产业发展旺起来。河田村党支部书记殷天娥介绍:“通过全域整治盘活土地,不仅实现了土地增值,还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了!”
高标准农田整治、占补平衡和旱改水项目的推进,让耕地“改头换面”。6861亩高标准农田、1167亩占补平衡规模、109.95亩旱改水规模,新增985亩耕地,不仅优化了空间布局,更筑牢了粮食安全根基。
“扫干净码整齐”,绘就宜居乡村新貌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土地的“手术”,更是人居环境的“焕新”。各村你追我赶,上演人居环境提升“拉力赛”。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河畅通,这样的美景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让房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
河田村的休闲小游园是村民齐心协力的成果。曾经的卫生死角摇身一变,成了老幼皆宜的休闲胜地。村民郑煌宙感慨:“现在村里干净又漂亮,到处都是花花草草,住着太舒心了!”
五年间,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程全面推进。村湾主道路硬化刷黑,6处公厕拔地而起,396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空。鹿门铺村、茅井村等村庄,在全域整治的滋养下,蜕变为布局美、生态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好家园。
“以旅兴农”,留住乡愁引客来
茅井村,葛仙山脚下、隽水河畔的一颗明珠,凭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东风,走出了一条“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新路子。村民高敏齐的葡萄采摘园,便是农旅融合的生动写照。“全域整治让村里环境大变样,家门口的河变清了,游客也多了!”高敏齐说。
村里依托古村、古桥、古树等特色资源,打造文旅新亮点。夏季旅游旺季,游客们在葡萄架下体验采摘乐趣,漫步田间欣赏荷花美景,在农家乐品尝农家美食,尽享乡村慢生活。
全域整治坚持做“加法”,注重生态修复与乡愁留存。24.4公顷山林绿化、28.41公里道路沿线绿化,30亩破损坡体加固,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让崇阳的山更青、水更绿、乡愁更浓。
2025年,崇阳县锚定打造全国美丽乡村典范县的目标奋勇前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正以统筹规划塑造宜居空间,以生态修复守护绿色根基,以耕地提质保障粮食安全,以产业融合激发经济活力,在这片热土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襄阳:打造多元化成长通道 让学生皆成才尽展才
下一篇:
武汉推出“弘扬三大精神”主题书展,《英雄城记》《牵风记》等集中亮相
近年来,通山县黄沙铺镇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不断健...
自2014年6月始,崇阳全面启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工程,将宣传教育与典型创树贯穿始终,标准建设与工作创新统筹推进...
自2014年6月始,崇阳全面启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工程,将宣传教育与典型创树贯穿始终,标准建设与工作创新统筹推进...
近年来,通山县黄沙铺镇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不断健...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瞿关心报道:10月1日上午,通城县麦市镇七里工业园引擎轰鸣,挖掘机正挥舞长臂,...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晏鹏杨淦川)近日, ,今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三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见习记者吴文谨报道:11月8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集中...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文会报道:20日,我市召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
浪口村是省级“绿色示范村”、“省级生态村”、“荆楚最美乡村”,今年以来,该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对村庄进行美化...
近年来,咸安经发集团积极响应咸安区委、区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熊家湾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愁记忆修复、促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