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显鹏
“我市车辆检测价格如此之高,服务如此不优,严重损害了广大市民利益,有关部门要严肃处理,举一反三,抓好整改。”8月17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就我市机动车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严辞抨击,要求有关部门彻查。
原来,我市第16期电视问政节目曝光了车辆检测中存在的漫天要价、服务不优、弄虚作假、垄断经营、偷税漏税等乱象,直指相关职能部门履职不力。短片播出后,在市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节目浏览量突破6万人次。
这些存在问题是如何被发现的?还得从一个月前,群众向市纪委监委反映车辆检测“猫腻”多、价格畸高问题说起。
那天接到群众举报后,市纪委监委并没有简单按以往流程转办,而是敏锐察觉到涨价“猫腻”背后是不是有更深层次原因,随即决定亲自“体验”一番。
“体验”结果印证了事先猜测:小型车检测费400元,高出其他市州1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3倍。除了漫天要价,还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请了“车托”的车主,在检测人员“神操作”下,原本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却顺利通过检测。
熟悉的人都说,造成这一问题的背后,是4家检测公司垄断经营的结果。
“垄断”底气从何而来?问政播出后,市纪委监委发出督办函,要求彻查“垄断”背后的故事,严查其中的违纪违法问题。自此,由监督倒逼治理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责令停业整顿、启动调查程序、补缴税费、检测费用由400元降到了150元……
“没想到我前几天经历的‘闹心事’,通过电视问政栏目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市民黄先生说,以后去检测再也不用担心遭遇乱收费了。
“对相关职能部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以及由此牵扯出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充当‘保护伞’等问题,要迅速启动核查问责程序,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严从重处理。”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
这一案件的快查快办,是我市实行监督“探头”前置,推进全面监督、精准监督的一个工作缩影。
今年来,市纪委监委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依托全媒体问政平台、“互联网+”新技术平台、部门协作联动平台等监督网,主动从群众最不满意处找“蛛丝马迹”,联动出击“治未病”、“治小病”,实现无死角补齐监督“短板”,推动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益尝试。
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市纪委监委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227人次,其中,运用第一、二种形态处理1114人次,占比90.8%。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下一篇:
通城纪委监委实行“阳光信访” 确保反映问题件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