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龚琳娜在“邻居合唱团”的微信群里,看到一个跟自己学过唱歌的18岁女孩,正在用自己教给她的练声方法教云南山村的小学生唱《快乐歌》。小女孩和小朋友们开心的样子,就和龚琳娜自己教孩子们时一个样。那一瞬间,龚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
采风是每一位中国声乐歌唱者吸收民间养分的重要途径,但对歌唱家龚琳娜来说,采风还有另一重含义:这也是向民间回馈的机会。多年来,龚琳娜走到哪儿、教到哪儿,一边向民间学习,一边把自己多年总结的歌唱方法教给当地人,尤其是孩子和中小学老师,让他们真正爱上音乐。
“传承传承,有传也要有承,小孩子和中小学音乐老师是最重要的一环。他们喜欢中国音乐,以后才能把中国歌的声乐技巧继承下去。”龚琳娜说。
“唱高音就像学公鸡叫”
最近,龚琳娜刚刚结束甘肃和云南的采风。采风时,她一边向民间传承者学习,一边也在想,自己能为民歌的传承做点什么?
在云南哈尼族地区采风时,龚琳娜住在当地传承人车志雄的家里,每个周末,车志雄都免费教当地孩子唱民歌。“他唱一句孩子们唱一句,孩子们唱得都不在一个调上,他听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纠正。”龚琳娜说,“传承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不会教很正常。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专业的人。”
龚琳娜立马临时客串老师,她不直接教唱歌,也不教严肃的音乐理论,而是从练声开始,就用她的丈夫、作曲家老锣给她写的10分钟“练习曲”,“哈哈”“哼哼”地练习。孩子们从没想过歌也能这样练,练了一会儿,他们就高兴地站成一排,手拉着手,“哈!哈!哈!”地吼着、唱着。“唱高音就像学公鸡叫。”龚琳娜还用不同动物的声音引导开嗓,孩子们马上跟着学了起来。
这不是龚琳娜第一次这样教采风山村的小孩子们了,多年来,她在广西、江西、重庆等地采风、参加公益活动时,都会把自己总结多年的中国声乐技巧教给当地的音乐老师。山村里要是没有音乐老师,她就直接教小学生,把唱歌的技巧融合在跳操、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这是她独特的“教学法”。
自然而然的“邻居合唱团”
一直以来,龚琳娜都是“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无论在采风时,还是在生活中,她都能把音乐和快乐带给身边的普通人。几年前,龚琳娜搬离北京,在她现在常住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由普通人组成的“邻居合唱团”。
“这个合唱团纯属自然形成,一开始是邻居们教我打太极拳,教我中医,那我能教什么呢,就是唱歌吧!”龚琳娜说,最初三五个邻居在一块儿聚会、唱歌,她就把唱歌方法教给他们,人越聚集越多,后来竟达到30多人,大家就自然而然取名“邻居合唱团”。
后来,龚琳娜开始教邻居们认谱,几十人还分出了声部。团员中有几位是音乐老师,平时也教大家唱歌。每次聚会,邻居们围坐在一起,有十几岁的学生,有年轻的妈妈,还有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起开声、练气、唱民歌,唱到兴头上也站起来舞蹈,十分惬意。
今年18岁的真真是“邻居合唱团”的小团员,她的父母是合唱团的老团员了。龚琳娜认识她的时候,真真才14岁,寒暑假就在合唱团里跟龚琳娜唱歌,从小学钢琴和西洋音乐的她,不知不觉间爱上了中国民歌的发声技巧,还跟着龚琳娜唱古诗词和二十四节气歌。
今年,真真被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录取,但因疫情还没有前往报到,于是就在当地附近的山村小学支教。有一天,真真的父母在“邻居合唱团”群中发了一段小视频,真真正在用龚琳娜教给她的练声方法教当地小学生唱《快乐歌》。看着真真和孩子们又唱又跳,龚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看到跟我学唱歌的人,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其他人,真的太开心了。”
让传承的生态链转起来
在以往的采风和工作中,龚琳娜往往依靠自己,“我想的是,我走到哪儿就教到哪儿,能影响多少人就影响多少人。”但通过最近几年的经历,她发现了传承中国音乐的新的可能。
这次采风,龚琳娜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官宇同行。每次听老乡唱民歌,官宇就回去分析、记谱,这些鲜活的民间音乐成果让官宇非常兴奋;等到龚琳娜想教当地人开声和练习曲的时候,就托作曲专业出身的官宇写练习曲,她教给当地人唱。
“每个民族有不同的音乐,在音程关系、节奏特色和方言特色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每个民族学唱歌的练习曲都是不同的。”龚琳娜说,之前她用的练习曲是老锣写的,可他一个人哪写得完中国各地的音乐?这次采风,官宇还在网上发动同学和朋友一起加入。“这样一来,作曲系的同学能吸收一手民间资源,以后还可以为民间传承者写歌,民间音乐传承很需要专业人士指导。这样一来,生态链不就转起来了吗?”
采风归来,龚琳娜把成果做成视频,画面上方是她向老乡学唱歌,下方就是这段音乐的谱子,每一句都有对应。她把视频发在网上,全国各地的网友都能看到。“必须依靠网络,我采风时发现几乎所有山村都通网了,孩子们都刷短视频平台学唱流行歌。”龚琳娜想,她把自己的唱歌技巧教给孩子,以后他们就能上网跟着自己的课程学习,全国各地的网友也可以学,这样一来,传承民歌的人不就又多了吗?
“中国的民歌和声乐技巧要传承,既要有传,也要有承。”经过这些年的经历,她更坚定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我希望在传与承之间能形成一个生态链,哪怕以后我不在了,这条生态链也能自动转起来。”(记者 韩轩)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脱口秀:以幽默的方式传递思考
下一篇:
《扶贫路上》:走出剧场便可哼唱的民族歌剧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7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9年下半年主体班开学典礼暨“不忘初心、牢...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金顶挑)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咸宁网讯通讯员钱慧报道:2月16日,肖桥村组织该村15名就读于温中的学生,来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钱氏英烈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近日,省人民政府发布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唐磊高峰)20日, ,近年来,该区在农村宗祠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模式,推动宗祠转型,...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为参加全市组织人事履职能力提升专...
2010年,箫亦从事体育运营工作,经常走南闯北,在工作之余,他携琴行游于广州、厦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访...
在浙江杭州,途经炒制龙井茶和出售本地特色文创产品摊位,他上前观摩,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2020...
咸宁网讯记者汪俊东、通讯员刘春燕、王立报道:11月17日,中石化咸宁分公司召开“传承石油精神,持续攻坚创效”先进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