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让我向大家说一声‘你好’。”3月22日,北京艺术中心里,快门声此起彼伏,面对层层叠叠的镜头,莎拉·布莱曼特意用中文向大家问候。3月27日起,由莎拉·布莱曼领衔的原版音乐剧《日落大道》将在北京艺术中心持续演出至4月13日。接续此前收获如潮好评的《雨中曲》,又一个属于今年音乐剧市场的高光时刻注定要在城市副中心绽放。
莎拉·布莱曼(左五)领衔的音乐剧《日落大道》剧组亮相北京艺术中心。本报记者 方非摄
音乐剧《猫》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本报记者 方非摄
自2023年底对外开放以来,锚定“现代性”发展特色的北京艺术中心加速驶入音乐剧赛道,不仅以密集优质的演出极大填补了区域相关资源的空白,也以清晰独特的定位、丰富周到的体验为行业带来了新鲜灵感。
多部大戏撬动观演版图
“从前看音乐剧,我基本上都要去市中心的剧院。”住在通州区的剧迷齐女士说。早已成为音乐剧地标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距齐女士家的单程距离超过20公里,位于亮马桥附近的世纪剧院已经是她印象中京城音乐剧版图里最靠东的剧场,但乘地铁往返一趟需近3个小时。
2024年9月,随着音乐剧《北上》在北京艺术中心首演,城市副中心的音乐剧市场迅速翻开崭新一页:10月,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语巡演版登台;11月,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猫》到访;12月,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亮相。进入2025年,北京艺术中心的音乐剧板块迎来“开门红”:2月,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雨中曲》掀起全城瞩目的观演热潮;3月,莎拉·布莱曼带着全新制作的《日落大道》,期待“与中国观众共同书写新的艺术记忆”。
“原来真的没想过,有一天,我也能在家门口看上好的音乐剧,这种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从《猫》到《日落大道》,北京艺术中心上演的音乐剧,齐女士部部不落,每次观演的出行时间也被大大缩减到20分钟左右。
大批顶尖资源的集中注入,正在快速拉动城市副中心演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在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剧剧目的售票率超过九成,“演艺之都”东部的音乐剧高地已初见锋芒。
差异化经营做出特色
中国音乐剧市场潜力巨大、观众热情。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音乐剧演出场次已达1.36万场,票房13.96亿元,观众超582万人次。
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重要一极,秉承差异化经营理念、重点关注年轻观众和亲子客群的北京艺术中心,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把音乐剧纳入发展蓝图。“在设计剧场时,北京艺术中心就充分考虑了音乐剧的混响、台口尺寸等要求,硬件设施很适配音乐剧的演出。”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部长江涛说。
在引入剧目时,北京艺术中心也有意与其他剧场错开定位,比起呈现多轮复排或巡演的成熟项目,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赵菲介绍,“我们会倾向于选择《猫》等最经典的作品,以及《雨中曲》《日落大道》这样非常有特色的作品。”《雨中曲》的人工雨幕独树一帜,《日落大道》有莎拉·布莱曼坐镇,小观众或许会相当钟情的《怪物史莱克》将亮相暑期档,国内原创音乐剧预计安排在下半年,“未来,我们还计划引进百老汇、伦敦西区刚刚上演的剧目,让北京观众同步欣赏国际舞台佳作。”
“依托国家大剧院的资源优势,在整个音乐剧产业中,我们希望能发挥更多的带动作用。”江涛透露,在培育市场、培养人才层面,北京艺术中心已经借助“河畔时光周末音乐会”等艺术普及品牌,以低廉票价邀请观众走进剧场,在讲演结合的轻松氛围里了解音乐剧的特色和发展。今年还将陆续推出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是重要的、需要尽快启动的基础工作。”
让观众尽兴而归
在极大便利北京东部观众的同时,北京艺术中心的辐射半径还在持续扩大。《雨中曲》的16场演出覆盖了两万余名观众,许多人来自市中心和其他城区。“我们一直在关注观众从各个渠道给予的反馈,不断收集大家对我们的期待。”江涛说,为进一步降低出行成本,在常态接驳车的基础上,北京艺术中心加开从地铁四惠东站往返剧场的专属接驳车,观演高峰期,5辆大巴车载着观众驶向剧场大门,下车再走几十米,检票口便在眼前。
江涛分享了一个数据,《雨中曲》观众乘坐专属接驳车的比例达到22.8%,即每5名观众中便有一位是乘专车而来。《日落大道》将延续“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之举,演出期间,两条接驳线路将分别从地铁1号线四惠东站、6号线东夏园站出发,直达剧场。
此外,“我们想为大家提供的,不只是舞台上的内容,观众来一次,就应该尽兴而归。”江涛说。《日落大道》演出时,北京艺术中心将在公共空间布置女主角诺玛的“同款”红毯打卡区和限时沉浸密室等特色展陈,并上新特色主题餐饮和文创周边,届时,《日落大道》的元素将处处皆是,完整而丰富的观演体验是对演艺空间内涵的又一次挖掘。
记者 高倩
编辑:何珊
上一篇:
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周在厦门开幕
下一篇:
推理剧为何唯独在上海长盛不衰——从中文版舞台剧《尼罗河上的惨案》谈起
29日,优酷港剧场发布“煲剧节”主KV及片单,正式拉开煲剧节序幕。
11月12日,演了十四年仍热度不减的北京人艺话剧《关系》首次迎来剧场“升级”——从原来的小剧场移师到曹禺剧场的舞台。
环境式悬疑剧场《朱莉小姐》开启繁星戏剧村“演艺新空间集群”时代篇章,开心麻花环境式悬疑音乐剧《迷雾山庄》、惊悚爆笑戏...
试运营推出“医学胜利三部曲”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下设独立完整的创作团队、艺术管理团队、艺术科技团队,自有演员队伍与室...
今年春节档“热辣”的不止电影与剧集,还有微短剧市场。
2020年,国产悬疑剧的“存在感”成为最被热议的行业现象,不仅数量空前、质量大幅提升,而且“悬疑+”的各种拓展给整个行业带...
电影戏剧生活是共通的在陈建斌上一部导演作品《一个勺子》中,主人公“拉条子”是一个有点傻气的角色。另一边还要调和妻子金...
不久前, 《狂飙》《三体》《平原上的摩西》(以下简称《平》剧)三剧齐驱,燃动2023年国产剧热潮,体裁、风格各有千秋,现实...
以戏通心,以文搭台,以艺塑魂,从佳作“集散地”到精品“孵化器”,北京作为首都,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走入剧场观看演出,儿童剧已经成为当代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剧演出市场也成为新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