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时节的临近,咸安区10.5万亩茶园迎来采摘高峰。茶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碌于翠绿的茶园之间,采摘着珍贵的春茶;茶企则开足马力,加工生产线上一片繁忙,茶香四溢,笑语盈盈,共同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在双溪桥镇孙鉴村的羽宸茶业大叶野茶基地,779亩茶园依山而筑,青山环绕,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茶园内,上千棵桂花和香樟与茶树套种,枝桠随风轻摆,引来鸟儿栖息欢歌,为茶叶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香气。工人们手提竹篮、茶篓,正忙着采摘独芽“贡芽”,动作娴熟轻盈,指尖翻飞间,一颗颗嫩芽落入篓中。
“早上七点多就过来采茶了,一斤鲜叶30元,一天能采一百多元,等芽头完全长起来后,一天能采300多元呢!”孙鉴村采茶工王大姐笑着说。春茶采摘季收入可观,加上现场称重结算,现采现付,大家的干劲格外十足。
这片茶园引种的桃源大叶特色品种,制成的“贡芽”冲泡后根根竖立,汤色绿亮清澈,香气高扬持久,回甘悠长,市场售价高达1200元一斤。湖北羽宸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夏玥介绍,公司主打高端定制市场,产品远销北京、杭州、深圳等地,部分客户甚至在去年年底就预付货款,预订了今年的春茶。
在双溪桥镇陈祠村的罗针茶业千亩良种茶基地,采茶工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穿梭在如绿毯般的茶园中。他们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翻飞,一颗颗嫩芽迅速落入篓中。基地管理员陈传旺介绍,随着雨后放晴,茶叶生长渐入旺势,茶园每天吸引着100多名采茶工前来采摘。他笑着说:“采茶的村民大部分都是我们陈祠村的,大概有七八十人。春茶一季下来,每人能挣三四千元,这茶园就是我们当地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驱车前往加工车间,只见罗针茶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层自动化鲜叶摊放机轰隆运转。鲜叶经过精准控温控湿处理,香气被充分激发出来。“以前鲜叶摊放时间长,现在机器一小时就能处理完,效率大大提高了。”罗针茶业公司董事长张长川介绍。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阴雨天气鲜叶处理的难题,制作的罗针茶香气更清高、滋味更鲜爽,深受市场欢迎。
咸安区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江南茶乡”的美誉。清代时,咸安生甡川砖茶更是作为贡茶闻名遐迩。近年来,咸安区立足资源禀赋,将茶产业作为绿色富民产业重点打造。通过持续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提升茶叶品质、培育茶叶品牌,茶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2024年,全区改造和新建茶园24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0.5万亩。
“今年春季温度适宜,雨水充沛,3月20日左右茶园零星开园,春茶长势好于往年。”咸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一季度,春茶干茶产量达615.52吨,比去年同期的565吨增加50.52吨,增幅8.94%。咸安茶产业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陈婧 通讯员 汪明亮 刘滔)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市电梯协会成立 引领电梯行业健康发展
下一篇:
夯实粮食丰收根基 咸安汀泗桥镇集中育秧全速铺开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金志兵、郑进平、吴溢华报道:3日晚,咸安区双溪桥镇政府宿舍楼内灯火通明,该镇年轻干部正齐聚一堂,...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吴溢华报道:昨日,双溪桥镇育秧工厂1000平方米的大棚内,一群农民正围着育秧盘查看秧苗长势,个个都已汗...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细红报道:“今年龙虾卖到20多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这条致富路算是走对了。”13日,咸安区双溪桥镇...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常忆南、张军报道:12日,双溪桥镇驻株洲支部委员会成立,34名在株洲经商、务工的流动党员在异乡也能感受...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吴溢华报道:昨日,双溪桥镇育秧工厂1000平方米的大棚内,一群农民正围着育秧盘查看秧苗长势,个个都已汗...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细红报道:“今年龙虾卖到20多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这条致富路算是走对了。”13日,咸安区双溪桥镇...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常忆南、张军报道:12日,双溪桥镇驻株洲支部委员会成立,34名在株洲经商、务工的流动党员在异乡也能感受...
今年,咸安区以实施湖北省商品粮大省奖励支持粮食生产资金项目,积极调整水稻种植结构,在汀泗桥镇、向阳湖镇、双溪桥镇和贺...
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余静16日下午3时许,凉风乍起,寒气袭人。该区区委书记李文波以一名普通人大代表的...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建伟、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余静报道:16日,凉风乍起,寒气袭人。该区区委书记李文波以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