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周阳、毛亚轩、通讯员彭涛、谢冠兰报道:10月29日下午,秋高气爽,咸安区官埠桥镇紫潭村黄花台耕地占补平衡、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区,满目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1500余亩连片稻田犹如金色海洋,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没想到收成这么好!”种粮大户陈应奇满是喜悦之情,他介绍,尽管这1500余亩水田,是随着项目边施工边播种的,当时附属设施并不完善,且今年历经强降雨和高温干旱,但种下的优质稻和香稻长势喜人,亩产量达到1000斤,吸引湖北、江苏、安徽等多地大米加工厂争相抢购。
今年年初,该项目区还是一派杂乱无章的景象——旱地碎片化、坑塘错落分布、农田不平整、田间道路不完善,田地撂荒、利用率低,茅草、杂树丛生。
“项目建设期间遭遇强降雨,田地、坑塘泥泞,影响正常作业,为保障晚稻播种顺利进行,机械走到哪里,钢板就铺到哪里,昼夜施工赶进度。”咸安区国土整治局项目负责人程传海介绍,项目于今年3月份正式开工,新增水田面积674亩,使1500余亩水田集中连片,让荒地变宝地、小田并大田,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
紫潭村党总支书记皮日武介绍,虽然项目协调工作压力大,但随着1500余亩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不仅为520多户村民带来租金收入,还给薄弱的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让乡村振兴有了抓手,“目前我们正在继续申报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规模3000亩。”
紫潭村党总支副书记彭章辉算了一笔账,以往村民每亩田地年租金60元至200元不等,通过荒地平整、碎田合并、流转集中等方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如今每亩年租金提高到559元,其中最高一户年租金收入达7800多元,“个人种植、养殖效益低,田地抛荒、坑塘废弃又可惜,如今大家有了租金收入,还可以另外去打一份工,多挣一份收入。”
“随着项目的实施,村集体、村民、种粮大户都实实在在受益。”官埠桥镇党委委员陈文林表示,该镇积极谋划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耕地占补平衡等国土整治项目,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昌海介绍,近两年,咸安区严守耕地红线,着力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陆续实施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3个耕地占补平衡、6个批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面积8805亩,变碎片为连片、变低效为高质,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hefan
上一篇: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抓好精神文明建没—— 咸安打造和谐文明校园环境
下一篇:
咸安1.4万名“桂乡管家”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26日,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河,几名工人正冒着酷暑清理水草和垃圾。 据了解,洪水退去,汀泗河水域水草疯长,杂物漂移,...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金志兵报道:22日,咸安区城乡管理执法局联合教育、卫生、工商、环卫等...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报道:昨日,咸安区召开2015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各乡镇办场、区直单位和相...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樊萌、贺国华报道:“今天收到了3笔来自陕西和江苏的订单,累计订购丹桂...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报道:4日,记者从咸安区“两会”获悉,该区今年将坚持绿色引领,强化创...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通讯员严运玲报道:5日,记者从咸安区获悉: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该区经...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黄海平报道:经过前期调查取证,13日,咸安区畜牧局执法人员依法取缔双溪...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李哲、陈雪飞报道:春暖花开好时节。21日,咸安区百里油菜花节活动拉开序幕...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甘青、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周军报道:昨日,咸安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呈现出一派火热繁忙景象。 天...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张春华报道:“目前水库的水位没有超过警戒线……”25日,在咸安区水利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