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 正文

在希望田野上念好“种粮经”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11-21 09:05

秋冬时节,农田农事不断茬。在咸安区横沟桥镇袁铺村12组,“新农人”余勋向正驾驶耕种肥一体机播种油菜种子。秋收过后,他一直没闲着,抢抓农时翻耕田地,播种油菜,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一季水稻、一季油菜。昔日村里的撂荒地经过余勋向的悉心打理,如今变了模样。大片的油菜田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呈现出一抹别样的冬日色彩,也昭示着来年春日金花朵朵的好收成。

今年36岁的余勋向,早年在外打工。这几年,乡村振兴的春风让他看到了农业的奔头、农民的盼头。“过去东跑西赶,能赚点钱不假,但我觉得不算事业。现在政策好了,环境变了,科技进步了,种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有搞头!”就这样,2019年,余勋向从病倒的大伯手上接下来了100多亩田和1台农机,念起了自己的“种田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余勋向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农民,为此,他下了不少苦功夫:2021年参加了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拿到毕业证;参加第六届湖北省农机比赛,荣获第15名的好成绩;2022年参加咸宁市“科技闹春耕”农机操作比赛,荣获一等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几年下来,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余勋向面面俱到。

“都说种田划不来,其实这账蛮好算,就是要做好加减法。”余勋向表示,虽然粮食种植每亩收益不高,但规模上去了,效益也相当可观。别人眼里的“鸡肋”就这样成了余勋向眼里的“金疙瘩”,2020年在堂兄的帮助下,他从村里流转了600余亩撂荒地,同时购买了2台新机器。“规模上来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变强了,去年遇上大旱,一年算下来也有17万元的收入。”

加法做后做减法,规模化种田必须借力机械化。农忙时,余勋向每天早上5点起床保养机械,6点半下田干活,最多一天可耕作40多亩。“现在秧苗移栽、中耕管理、收割、烘干可以全程机械化,两个人能干过去几十个人的活。与原先的人工相比,每亩可节约成本超百元、增产一两百斤。”

“他特别能吃苦,又特别讲信用。”横沟桥镇农机负责中心负责人余伟文介绍,除了自家承包地,余勋向还利用机械化的优势为附近村组农户提供农机和育秧服务,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一番摸爬滚打,余勋向的乡村产业路越走越宽阔。“今年雨水比较丰沛,水稻产量比去年高,水稻的效益差不多在50万元左右,油菜预计也能带来10万元的收益。”

余勋向表示,明年准备再多种100亩,后年超过1000亩,而线上销售、注册自己的品牌也都在计划之中。“未来,我们将延伸产业链,做足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文章’,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

希望的田野上,余勋向唱响的“兴农歌”正汇成一股澎湃的力量,带着乡亲们挑着致富的“金扁担”,书写着属于新一代的精彩篇章。

 通讯员 孙志成 陈宗谱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高桥镇王旭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下一篇: 咸安古塘村能人返乡,“授鱼”又“授渔”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