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咸安区双溪桥镇三桥村村民王美英都在花海里徜徉, 正值气温升高,非洲菊繁盛之时,作为“工头”,她每天都要带着几十名村民来此务工。
“拔草、采花、包装……每天与花为伴,日子美着哩。”王美英一边忙着采花一边笑着介绍,能坚持长期务工的村民,年收入均已超过3万元。
这里是湖北美最时花卉有限公司的非洲菊基地,沿着通村公路两侧,依次铺开成片的大棚。大棚里,红色、粉色、黄色的非洲菊次第绽放,分外惹眼。
“非洲菊喜光照、半耐寒,在大棚里种下三个月后就能开花,花期连绵不绝,整整持续三年。尤其是这种高产季节,每日都需要大量用工。”公司老板刘俊贤告诉记者,产量最高的时候,每亩大棚每月能带来8万元产值。
刘俊贤此前在浙江宁波经营花卉生意,一直以来都在产业链终端从事销售,也让他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资源。
2019年底,看好中部地区花卉市场的他决定转型,向产业链上游进军。考察多地之后,最终被咸安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双溪桥镇三桥村的硬件设施所吸引。
近几年,三桥村通过整合村民土地资源,形成规模经营,集中流转土地进行招商,村民踊跃“入股”创富,大量抛荒地、闲置地被利用起来。同时,区政府授三桥村以“渔”,整合资金270万元,在三桥村打造专业水肥一体化大棚,供该村进行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在这种背景下,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有潜力的非洲菊项目被引进。
“我们算是双向选择。”刘俊贤笑称,在去年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投资300余万元的非洲菊基地正式开工。到同年7月份,170亩非洲菊正式高效产出,源源不断销往东、中部地区,供不应求。
近些年,双溪桥镇一直都在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在毛祠村百草园中药材基地内,花开正盛,这是该镇2019年引进的中药材种植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预计今年内种植面积将达到4500亩。几十个品种的中药材,在这里按不同生长周期搭配种植,不仅确保年年有产出有利润,还点缀荒山变美景,结合特色农旅,发挥了药材花期观赏性强的特点。
在杨堡村,返乡能人吴海兵发掘本土环境特色,发展生姜种植,带动周边农户60余户种姜400余亩,产品在武汉白沙洲市场供不应求,每亩毛利可达4万余元。他还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带动了黄冈、孝感、十堰、洪湖等地发展种植,总产值高达1200万元,姜产品朝着精深加工不断迈进。
“传统农业附加值有限,只有找准需求、紧扣特色,才能实现突围。”双溪桥镇党委委员徐俊介绍,近年来,该镇通过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加强土地流转和整体开发利用,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在生态优势的转化利用上大做文章,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既保护了绿水青山的“颜值”,更发挥了生态优势的“价值”,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 特约记者 李星 通讯员 丁轲 顾瑶婧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安拉网式检查水利工程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题:“花”样致富路新华社记者张华迎四月的闽西,春光明媚、繁花似锦,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五颜六色的非洲菊竞相开放,精致软...
该基地系返乡创业青年吴望金2016年底创办,采取“合作社+基地+脱贫户”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建成100多个大棚,种植非洲菊近...
4月29日,咸安区双溪桥镇星辉花卉种植基地,村民种下首批非洲菊。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通讯员刘木摄。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萱从市区出发,驱车沿省道S360咸赵线往西南方向行驶,一路绿树成荫。瑜伽基地、非洲菊基地、七彩花卉基...
元旦前夕,通城县石南镇赛公村非洲菊种植大棚内菊花吐艳,春色满园,基地负责人李华丽正带着员工采摘鲜花上市。
该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已建成温室大棚80多个,每年可采鲜花500万株,畅销湖南长沙、岳阳、咸宁、武汉等城市,还吸引...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胡美玲报道:在这个浪漫的春天,通城县石南镇赛公村种植的大片非洲菊基地,成为众多市民追求浪漫和惊喜...
4月29日,咸安区双溪桥镇湖北美最时花卉有限公司非洲菊种植大棚内鲜花绽放,引来游客纷纷购买。
目前,全镇发展特色经济基地1220亩,先后带动9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谈起咸安双溪桥镇三桥村,当地人总联想到“重点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等不甚光彩的“标签”。水厂往东,是四季腾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