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是民生所需、民心所向。咸安区教育局坚持在疫情防控期间,项目复工和线上教学“两手抓”,在第一时间,全区13个教育项目全面开工,跑出了“教育速度”。
加强防控 全力以“复”
春风吹散阴霾,万物迎来复苏,新建学校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工地入口,门口显眼的地方张贴着“疫情防控检测点”的标识。防疫人员戴着红袖标,正在巡查值勤,检测点的办公桌上,测温枪、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物资一应俱全。进出人员检查记载本上,详细记录了每一天,每一个进出人员的信息,除一般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外,还有进入和离开的时间、体温,有无咳嗽等异常都明确注明。
这是咸安区教育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的一个场景。疫情期间,为保证项目建设安全推进,咸安区教育局不定期督办各复工项目,坚持施工现场实行定时消毒、进场人员人人测体温、规范佩带口罩准入等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施工,拉土方的卡车来回穿梭,现场机声隆隆,吊机长臂挥舞,一场 “速度与激情” 正在上演。
“受疫情影响,项目复工时间较原计划晚了不少,接下来,我们将利用好晴好天气,尽最大努力抢工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天他们已采用增加施工作业面、加强施工力量和优化建设工序等措施,赶上了不少施工进度,确保工程不受疫情影响,如期交工。
积极筹备 线上教学
特殊时期,念好“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尤为重要。“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眼前的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战胜它。”在高桥中小学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周元元正在网络课中与学生们谈“心”,希望他们正视疫情,坚定信心;待在家里,保护身心;好好学习,培育爱心。
疫情发生后,区教育局面对未知的开学困难,未雨绸缪,提前做调研、做规划。为了响应省教育厅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区教育局把“在线学堂”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多方尝试、严格测试,整合多个在线平台资源,保障学校在线开学、学生在家听课、教师线上管理“三合一”,努力实现“把病毒挡在门外,把‘学堂’开在线上,把损失减到最小”的防控目标。
线上究竟学什么?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全区优秀教师现场录制课程,分类定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资源,适时动态更新、推送教学资源,同时各校围绕疫情防控、抗击疫情等德育主题,结合各学段特点,开展亲子交流、艺术、阅读、研究性学习、文艺科技创作等活动。为了突出在线教育的趣味性,不走形式主义,让学生积极参与,各学校还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灵活采用微信群、QQ群、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开设线上网络课室、在线课程、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辩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线上向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增加学位 就近入学
政策“给力”,项目“发力”,好消息不断传来。在建的教育项目中,其中4所改扩建学校将在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共计新增3000个学位(小学2000个,初中1000个)。其中玉泉校区在养正楼旁新建一栋五层教学楼,可新增教学班20个。第六小学改扩建项目,计划征地10亩,可新增教学班42个,何功伟中学新建两栋教学楼,可新增教学班20个。
此外,9个项目将陆续推进,于今年底完工。第二实验小学扩建项目将配置24个教学班,可增加1200个学位。咸安区实验学校改扩建二期提档升级。第三小学(郭林路小学)改扩建,第二十一小学(实验小学高新校区)由咸宁金润科投有限公司捐资在咸宁高新区“光谷南·金润明珠花园”项目地块建校,无偿捐赠给咸安区办学。新建咸宁市银桂学校、泉都学校,办学规模均达到2620人。凤凰学校提供学位1200个,分流西河小学生源。碧桂园博实乐学校,由碧桂园集团在碧桂园温泉城“云熙山苑”片区地块建设的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华师大附属咸宁实验学校,由绿地集团投资在咸宁高铁城市空间站项目地块建设的12年一贯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增加这么多学位,既解决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更让孩子们‘上好学’。” 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元宏说,“接下去,区教育局将继续做到防疫不松懈,打造‘平安工程’;管理更精准,打造‘教育速度’;责任更明确,打造‘精品工程’;作风更严谨,打造‘清廉工程’,全力以赴推动新建学校项目建设。”
(通讯员 吴涛 余娅敏 章新凯)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