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农机+农技 通山新农人走出再生稻致富路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11-16 09:16

11月6日,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乡林合作社,种粮大户陈卫星刚刚结束了今年的油菜秋播作业,正忙着检修农机。

作为通山县远近闻名的水稻达人,多年来,陈卫星不断探索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机技能。

农机生产提效能

走进乡林合作社的工棚内,水稻收割机、翻耕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一应俱全。陈卫星介绍:“今年还采购了无人机,现在洒药、施肥都简单多了。”

“当初我们也是埋头苦干,每天天蒙蒙亮就出门,在地里干到天黑才回来。”陈卫星说道,机械化生产给现在的水稻种植、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现在,每到插秧时节,秧盘往插秧机上一放,一天能插30亩秧,效率是过去的几十倍。”

不仅给自己带来便利,陈卫星还通过农技服务,带动了湄溪村周边的农户。

“育苗、插秧、收割,一条龙服务。”陈卫星介绍,现在自己农机设备齐全,不仅自己耕作,还为周边村民提供“种粮服务”,带动周边150多户村民农业生产换代升级。

农技增产创丰收

“今年种了500多亩再生稻,第一茬稻谷亩产1200多斤,第二茬再生稻亩产400多斤。”提起自家的再生稻,陈卫星的妻子刘瑛自信地说,第二茬再生的稻谷,虽然亩产只有400斤,可打出来的稻米能卖到每斤10元的高价。

从2013年开始,陈卫星坚持摸索再生稻育秧、种植技术,经过多年育种尝试,技术日趋成熟,种植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再生稻育种、插秧时节比普通水稻早,育苗难度也相对较高。”陈卫星说,早春天气相对寒冷,再生稻必须在大棚育苗。

乡林合作社占地6亩的8个育秧大棚,孕育着湄溪千亩水稻的丰收希望。

“大棚育秧,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光照。”陈卫星说,现在在大棚里实现“工厂化育秧”,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秧苗品质有保障,产量也逐年提升。

品牌量产走富路

近年来,乡林合作社“湄溪香米”的品牌逐步打响,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湄溪香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陈卫星的湄溪再生稻米也成了热销品。

“再生稻销路不错。”陈卫星介绍,湄溪香米的品质好,每年自家的再生稻米加工出来,就被采购一空。

今年,乡林合作社的60多万斤再生稻已经收割、加工、销售完毕。

陈卫星介绍,现在合作社还建起了稻谷烘干机,不仅节约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能让水稻均匀干燥,品质也更有保障。

如今,陈卫星凭借着机械化生产的提升、农业技术的精进、绿色品牌的加持,同村民们一起走上了现代化水稻种植的康庄富路。

记者 阮智愚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山县厦铺镇镇级林长陈国宁 满目苍翠入画来
下一篇: 通山:“面对面”谈话提醒 强化“一把手”监督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