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乡林合作社,种粮大户陈卫星刚刚结束了今年的油菜秋播作业,正忙着检修农机。
作为通山县远近闻名的水稻达人,多年来,陈卫星不断探索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机技能。
农机生产提效能
走进乡林合作社的工棚内,水稻收割机、翻耕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一应俱全。陈卫星介绍:“今年还采购了无人机,现在洒药、施肥都简单多了。”
“当初我们也是埋头苦干,每天天蒙蒙亮就出门,在地里干到天黑才回来。”陈卫星说道,机械化生产给现在的水稻种植、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现在,每到插秧时节,秧盘往插秧机上一放,一天能插30亩秧,效率是过去的几十倍。”
不仅给自己带来便利,陈卫星还通过农技服务,带动了湄溪村周边的农户。
“育苗、插秧、收割,一条龙服务。”陈卫星介绍,现在自己农机设备齐全,不仅自己耕作,还为周边村民提供“种粮服务”,带动周边150多户村民农业生产换代升级。
农技增产创丰收
“今年种了500多亩再生稻,第一茬稻谷亩产1200多斤,第二茬再生稻亩产400多斤。”提起自家的再生稻,陈卫星的妻子刘瑛自信地说,第二茬再生的稻谷,虽然亩产只有400斤,可打出来的稻米能卖到每斤10元的高价。
从2013年开始,陈卫星坚持摸索再生稻育秧、种植技术,经过多年育种尝试,技术日趋成熟,种植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再生稻育种、插秧时节比普通水稻早,育苗难度也相对较高。”陈卫星说,早春天气相对寒冷,再生稻必须在大棚育苗。
乡林合作社占地6亩的8个育秧大棚,孕育着湄溪千亩水稻的丰收希望。
“大棚育秧,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光照。”陈卫星说,现在在大棚里实现“工厂化育秧”,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秧苗品质有保障,产量也逐年提升。
品牌量产走富路
近年来,乡林合作社“湄溪香米”的品牌逐步打响,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湄溪香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陈卫星的湄溪再生稻米也成了热销品。
“再生稻销路不错。”陈卫星介绍,湄溪香米的品质好,每年自家的再生稻米加工出来,就被采购一空。
今年,乡林合作社的60多万斤再生稻已经收割、加工、销售完毕。
陈卫星介绍,现在合作社还建起了稻谷烘干机,不仅节约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能让水稻均匀干燥,品质也更有保障。
如今,陈卫星凭借着机械化生产的提升、农业技术的精进、绿色品牌的加持,同村民们一起走上了现代化水稻种植的康庄富路。
(记者 阮智愚)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山县厦铺镇镇级林长陈国宁 满目苍翠入画来
下一篇:
通山:“面对面”谈话提醒 强化“一把手”监督
咸宁网讯通讯员夏晖、樊瑞报道:咸安区作为湖北省47个产粮重点县之一,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的同时,通过早谋...
咸宁网讯通讯员伍文俊、徐剑报道:为帮助农民搞好春耕农业生产,通山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地膜春玉米作为春耕生产的第一仗来谋划...
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昌炉、特约记者李星报道:“根据我站近期调查结果,结合当前的气候条件和水稻生育状况综合...
8月17日,咸安区汀泗桥镇俊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操作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抢收再生稻。同时,全区30多台套稻谷烘干机械全力投入...
金秋时节,稻穗飘香。9月28日,记者在南林桥镇湄溪村再生稻示范片区看到, 300亩再生稻长势喜人,秋风拂过,金灿灿的稻子“笑...
截止目前,我们共投入了两万多台设备,累计灌溉超过了三十万亩,为通山抗旱保丰收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卫星介绍说,再生稻的育苗、插秧,他积累了几年经验,也会经常跟种植大户交流,技术方面日渐成熟,为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
五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陈谷村在确保双季稻面积稳定的基础上,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再生水稻规模化...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胡远、李德智报道:连日来,通城县五里镇陈谷村的500亩再生稻高效示范基地,到处是忙着抢收稻谷的农户...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王奇峰通讯员申丽萍)近日,慕“湄溪香米”之名,记者一行来到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远远看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