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娜 阮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近年来,通山县不断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走进南林桥镇青垱村卫生室,五间宽敞明亮的房间,两张干净整洁的床铺,几张现代化的座椅,一个规范完善的乡村卫生室展现在笔者眼前。
负责卫生室的村医叫程国象,是青垱村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2002年从卫校毕业后就接过父亲的班,这样一干就是17年。
卫生室有三名医生,一名护士,每天为附近3个村落的病患提供医疗服务,卫生室环境卫生,诊疗细致,群众都愿意来卫生室看病。
如今,在通山像青垱村这样的村级卫生室已全面完成“五化”标准建设;乡镇卫生院创“四化”建设和“国医堂”建设实现全覆盖;县医院积极筹备申报二甲复审、县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住院楼工程全面竣工;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通羊社区服务中心整体搬迁项目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基础得到全面提升。
一个访视包,一本签约服务小册子,南林桥镇卫生院的家庭“签约”医生殷建春和同事一起,来到孕妇闻艳玲家,上门为她体检,量血压、测血糖,叮嘱孕期注意事项。
闻艳玲告诉笔者,有了家庭签约医生,现在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而家庭“签约”医生提供的规范健康管理、用药指导、公共卫生服务等满足着农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医疗卫生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善群众就医环境,补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优化就医环境,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让群众看得了病。如何保障群众看得起病,成为通山健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天一大早,笔者在县医院见到了正在为弟弟办理出院手续的湖北科技学院学生孙钰菲。
不用再提前垫付医药费,不用再为报销东奔西跑。作为精准扶贫的对象户,孙钰菲觉得现在不仅住院报销手续减化,而且不用拼凑住院预交费用,为父母减轻了很多负担。
一个平台操作,一个窗口办理,一张报销单结算,整合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结算机制,同时,实行贫困人口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985”医疗保障标准,为贫困人口构筑了强大的医疗保障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真正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回眸70年,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忆里“一根银针和一把草药能治百病”,“赤脚医生”背着小药箱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的身影历历在目。到如今,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形成,医疗卫生机构的防病治病能力普遍增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不断加强,群众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