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深化改革咸宁成就展】通山篇 推进深改落地见效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8-07 22:56

  2016年,通山县确定“五改五创”(即深化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五项改革”,推进民主法治机制、文化体制机制、精准扶贫模式、县域金融工程、农村电商发展“五项创新”)十大类41项改革项目,各改革牵头单位及相关单位精心组织、精准发力,重点改革项目县领导领衔强力推进,县改革办和各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强化督办督察,各项改革工作稳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山新城

  

  时任省长王国生到通山调研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于绍良在通山县大畈镇调研

  

  省纪委书记王立山在通山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王远鹤参观电商产业园

  

  县委书记石玉华同志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碳汇节上宣读环保倡议书

  

  全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活动现场会在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举行

  

  园林县城

  

  推进深改 落地见效

   

  探索深改模式 落实深改任务

  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突出产业扶贫,着力在“带”字上做文章,探索了“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经营、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10种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山上生金、水里流金、屋顶披金、网上淘金,形成政策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格局。目前,在扶贫新模式的带动下,全县5100余户群众参与林地开发,发展油茶、楠竹、茶叶、香菇、苗木、水果等特色种植业;2500余户群众参与小龙虾、甲鱼等水产养殖业;7600余户群众新发展养猪、养羊、养牛、养家禽等畜牧业;支持162户贫困群众参与农家乐经营,支持226户贫困群众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支持484户贫困群众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全县已有11101户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为顺利实现今年8740户、2.5万人口的年度脱贫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制定《通山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和《通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计划(2015—2020)》,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九宫山、闯王文化园、富水湖、太平山、太阳山、大城山等景区项目建设,力促旅游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2月,我县被授予“全省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突出贡献单位”;8月,九宫山景区被省旅游委、省地质局授予“湖北省首批地质旅游示范景区创建单位”,还被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评为“华中十佳避暑胜地”;10月,新桥冯等16个村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1月,通山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生态县创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次性塑料废弃物回收,政府按6元补贴,彻底消除白色污染;举全县之力,联合富管局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拆除网箱面积45382.9平方米,为打造“中部绿心核心区”、实现“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编制完成《通山县生态县创建规划》,今年申报7个省级生态乡镇、50个省级生态村及一批绿色企业、绿化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已融入千家万户。第三届中国绿色碳汇节暨第45个世界环境日活动在我县成功举行,我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关于稳定住房消费促进通山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对购买新房户每套给予2000-3000元的购房补贴,化解房地产库存房屋3228套、36.05万平方米;首次试点收购符合条件库存房,实行收、租、销并举,在兴林小区收购了120套、共7591.74平方米的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向社会准入对象进行公开承租。

  推进权责清单制度改革。通过“两上两下”报送审核,全面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给政府权力“瘦身”。今年,全部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涉及县级行政审批事项21项,先后承接省政府下放县级行政审批事项15项。编制了34个部门权力、责任和追责清单,形成通山县县级权责清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整治行动,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5项,涉及7家审批部门,中介服务机构4个。

  紧扣改革试点 推进深改项目

  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由民政部和财政部批复实施,我县以“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目标,全面开展了“救急难”工作。通山县在咸宁市率先在乡镇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并将救助权限下放至乡镇服务窗口,提高了救助效率。通过建立健全救助机制、联动运行机制、“救急难”数据库、落实“救急难”资金等举措,突出一个“快”字,破解一个“急”字,缓解贫困户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较好地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今年来,共救助392名遭遇急难的对象,发放救助金117.6万元。

  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阿里、京东县级服务中心,一体化仓储物流中心建成;阿里特色中国通山馆开通运营;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99个,招募阿里农村淘宝合伙人69人、京东农村推广员300余人,电商大楼入驻会员企业40余家,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格局初步形成。8月份,我县在商务部、财政部组织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绩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排名全省第一,特别是残疾人电商创业和电商旅游亮点突出,经验将在全国推广。引资1600万元在县郊建成面积达2738平方米的通山电商产业园,产业园由通山电商产业园和湘鄂赣农特产O2O展示中心两部分组成。已有22款通山农特产品进驻湘鄂赣农特产O2O展示中心,9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办公。该项目是促进通山县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和为农副产品上线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试点,由省移民局、发改委、财政厅批复实施,主要是解决库区移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生产生活困难。第一批纳入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已经完成80%,重点在大畈镇板桥村、鹿民塘、和平村;第二批避险解困项目受益对象已锁定为 6个乡镇26个村2868户10473人,建20个安置点,明确了安置方式和建房方式,8个安置点完成三通一平,5个安置点正在进行房屋建设,其他安置点正在抓紧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县域金融工程试点。目前,已推动15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板块“通山板块”,总股本2.14亿股,总市值达26亿元;还有3家企业启动“新三板”上市工作、1家企业澳洲上市已进入倒计时,我县资本市场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通过政府增信的形式创新助保贷、助农贷、助商贷、助贫贷、助游贷、邮储扶贫贷7个金融创新产品,“助农贷”、“邮储扶贫贷”两个产品已在全省推广。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长期控制在0.3%以内,通山县连续7年被授予湖北省“最佳信用县”,通山县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按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申请今年结项。

  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今年5月,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正式批准我县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主要为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搭建生产服务、征信服务、金融服务链接平台,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组建涉农融资担保机构,创新银担、银保合作与风险共担机制,创新以信用贷款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业“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问题。。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基金初始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注入资本金2000万元已划拨到农投公司账户。11月份,省委农工部领导来通山调研指导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作,对我县创新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

  抓住深改亮点 打造通山经验

  今年以来,通山县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推进“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现将上半年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突出重点,精心抓好部署安排。石玉华书记和陈洪豪县长亲自主持与改革相关会议12次,对改革工作作出具体批示30余次。经过单位自主申报、县改革办初步筛选、广泛征求意见、县深改组审定等程序,我县最终确定全年推进重点改革项目44项(含延续2016年项目13项)。县深改组18名成员,人人领衔改革项目,做到人人领责、高位推进,形成了强大的改革攻坚合力。5月27日,县深改组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县委主要领导对今年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会议前后,县改革办共印发《通山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通山县2017年度全面深化改革项目清单》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2017年度重大改革项目领衔》等文件9份,为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抓好试点,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将国家省级试点项目作为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努力将这些改革打造成标志性、引领性的示范项目,带动全县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一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推进有力,上半年全县农村网购金额达到2.2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489万元、工业品网络销售额8498万元、农村旅游服务网络销售额1.5446亿元,同比增长7%、9%、6%、8%。二是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试点基本完成,共发现问题线索4318个,整改问题1852个,共取消清退不符合政策对象2001人,查处问责党员干部274人,立案处理48人,组织处理226人,为全省全面开展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供了“通山经验”。该项试点工作先后被《湖北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通山县精准扶贫工作事迹5月份连续两次在《人民日报》上刊发。

  抓实落点,全面强化改革督察。用好改革督察这个重要抓手,切实做到真督真察,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一是督察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年初,围绕各单位主体责任有没有落实到位作开展了专项督察。4月20日,县改革办对县交通局、县粮食局、县气象局等单位报送资料不及时、不齐全、不规范等,进行了点名道姓的通报。二是督察改革项目推进情况。根据改革方案的时间表、路线图,对全县重点改革项目进行排队督察。目前,已在洪港镇、九宫山镇、闯王镇、大路乡等4个乡镇和发改局、商务局、移民局等15家县直单位开展了督察工作,通过问题20余个。三是督察改革问题整改情况。对2016年度国家统计局咸宁调查队第三方测评调查报告反馈的问题和市改革办今年6月份通报的11个问题,第一时间向县委主要领导汇,并及时印发整改通知16份,要求责任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等内容。目前,责任单位整改方案已制定完成,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抓出亮点,特色项目成效突出。一是招商引资数据亮眼。通过开展电视公开承诺、加强服务大厅建设、优化审批基本流程、规范部门检查收费等举措,大力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上半年新签约项目56个,签约资金224.03元,到位资金73.7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9个(签约资金53.05亿元)。新开工项目32个,新投产项目15个。二是全域旅游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前投资50亿元的富水湖旅游综合开发、投资6亿元的九宫山旅游综合改造、投资1.8亿元的龙隐山旅游综合开发、投资1.5亿元的大城山旅游度假中心、投资1.2亿元的闯王文化园、投资1亿元的南山居观光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闯王文化园已于6月底试展开放。三是生态建设扎实有力。大力开展景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九宫山景区非法采矿企业已全部关停,矿区回填、复垦、复绿工作已全部完成;富水湖网箱围汊实现全部拆除,满目碧水青山让人心旷神怡;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21万㎡,成功申报乡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项目42个,一批国家省级特色小镇和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投入1330万元大力开展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农村环境越来越美。

   

   

  

  咸宁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来通山调研旅游扶贫工作

  

  2017年通山县深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创新十种模式 推进产业扶贫

   

   

  通山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7万), 是全省重点贫困县、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县。2015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54户、51521人。为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6年,通山县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按照“民意主导、问题牵引、改革突破”的思路,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经营、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10种产业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户发展油茶、香菇、小龙虾、黑山猪、孔雀等致富产业,建成特色农业板块基地84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基地210处,新打造了油茶、茶叶、小龙虾、孔雀等一批亿元产业,让贫困户“山上生金、水里流金、屋顶披金、网上淘金”, 共带动11101户贫困户融入特色产业经营链条增收2.5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一、“政策驱动”模式。结合县情民意,研究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先后印发了《通山县精准扶贫扶持产业发展实施办法》、《通山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实施细则》等文件,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电商、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如贫困户养牛的每头奖补3000元;养猪的每头奖补500元,发展光伏的每千瓦奖补3000元,每个贫困户奖补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0000元。2016年,全县共兑现产业奖补资金1.7亿元。在奖补政策的推动下,全县建成特色农业板块基地84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基地210处,新打造油茶、茶叶、小龙虾、孔雀等一批亿元产业,带动11101户贫困户融入特色产业经营链条增收。

  二、“龙头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市场”带贫困户的形式,利用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发展产业,带领贫困户增收。2016年全县7家省级龙头企业、48家市级龙头企业带领68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如引大路乡新桥冯村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智敏果业公司,新建杨梅基地100亩,94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户平每年可获得3000元分红,最低可获得1000元的保底收益。

  三、“挂靠帮带”模式。每年筹措产业扶贫基金1000万元,作为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金,政府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精准扶贫贷”,按照1:10的比例放大,当年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亿元,免抵押、免担保、免利息(财政贴息)发放给贫困户(每户放贷最高不超过10万元)。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和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建设产业基地,再挂靠到当地合作社、种养大户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给予贫困户保底分红。如通羊镇茅田村,有5户贫困户将每户10万元的扶贫贷款挂靠香菇合作社,每户每年可收入5000元。2016年,全县共发放“精准扶贫贷”542笔5073万元,有345户贫困户通过“挂靠帮带”方式增收,135户通过“挂靠帮带”方式实现脱贫。

  四、“乡村旅游”模式。通过景区景点开发,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如杨芳林乡、黄沙铺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建成樱花、杜鹃等赏花景区。2016年3-5月,樱花、杜鹃盛开的最佳时期,吸引2.3万人次游客赏花,带动16户贫困户、52人参与农家乐经营,人平月工资1500元,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县有九宫山和隐水洞这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注册旅游企业45家。2016年,刘家岭村等17个村成功入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农家乐发展到1200家,带动1.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五、“能人引领”模式。发挥乡村种养能人的技能、经济、销路等方面优势,支持鼓励他们带动贫困户致富。如大路乡孔雀养殖能人王文教,建成孔雀良种繁育基地300亩,孔雀种苗年培育能力达到5万羽。他将1.5万羽孔雀种苗免费分发给周边乡镇45户贫困户寄养托管,并无偿提供饲料和技术指导,待贫困户寄养10-12个月、达到商品孔雀标准后,公司按每羽100元的价格回收,带动贫困户户平年增收2万元。2016年,全县共有560户贫困户为特色种养殖公司、大户代养乌骨山羊、黑山猪等,户平增收4000元以上。

  六、“租赁返聘”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村委会将土地流转后的贫困户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农机、施肥、修剪、打药等劳务服务队,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让贫困户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如燕厦乡北冲村引进南山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苗木,返聘80余户贫困户就地务工,贫困户在基地经营中得到了土地租金和务工薪金。2016年,全县共有426户贫困户参与租赁返聘,户平增收4000元以上。

  七、“集体反哺”模式。近年来,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6年,全县187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179个,占总数的96%,涌现出了南林桥镇石垅村、洪港镇西坑村、九宫山镇畈中村等一批依托优势资源和扶持政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明星村,其中石垅村和大坑村还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各村将集体收入重点支持贫困户。如洪港镇西坑村,利用丰富的楠竹资源建起了竹制品加工厂,每年村集体可收入30多万元,安排15户贫困户到村办竹制品加工厂,每户年均收入达1万多元。有53户贫困户通过参与竹木管护实现增收。2016年,村级集体“反哺”贫困户1238户,户平增收2000元。

  八、“抱团经营”模式。通过培育合作社、种养大户,将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户组织起来,集中互保贷款,自主发展产业,既解决贫困户无钱创业,又解决生产分散、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如厦铺镇花纹村将全村9户小龙虾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争取扶贫贷款90万元,发展小龙虾产业,基地规模由去年300亩扩大到500亩,每户贫困户年均可收益1.5万元。2016年,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910家、种养大户2633户,开发农业基地26.5万亩,带动2.95万户农户增收。

  九、“培训造血”模式。紧扣贫困户需求,对症下药、因户精准施策开展订单培训、上门培训、电商培训、创业培训、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特别是在县职校设立的3个脱贫技术培训班,学员上午在课堂上学技术,下午到孔雀、黑山猪等养殖基地实践的培训模式,深受群众欢迎,效果非常好。慈口乡大竹村抓住市中心医院结对帮扶的机遇,邀请专家对贫困户开展中草药识别、采摘、种植技能培训,带动贫困户10户33人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吊瓜150亩、丹参50亩,并与药商签订了产购合同。2016年全县组织各类培训8300人次,带动1.45万人外出务工、1761人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十、“电商扶贫”模式。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试点机遇,建成阿里、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226个。坚持线上农产品与线下产业链相结合,引导贫困户通过开网店或参与产业链实现增收,大畈麻饼、九宫山茶油等农特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目前,全县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人员达到1万人,400多户贫困户通过“网上淘金”实现脱贫。如九宫山镇富有村贫困户陈志昂,双腿残疾,失去正常劳动能力,他开了一家农村淘宝店,月收入达到6000多元。

  2017年,是通山精准扶贫决战决胜之年。当前,通山还面临着13362户、38076人的脱贫任务。新的一年,通山将进一步完善10种产业扶贫模式,带领贫困群众在发展产中脱贫致富,不折不扣完成全面脱贫摘帽的目标。通山县2016年探索出来的十种产业扶贫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好201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几点启示:一是要突出主体。通山县通过政策激励、对口帮扶、能人带动、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户建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通过无息贷款、免费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勤劳致富,最终脱贫还是靠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二是要坚持创新。通山精准扶贫的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只有坚持创新,才能选准产业扶贫载体、突破资金制约瓶颈,提高精准扶贫质量,增加精准扶贫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生态效果。三是要因地制宜。通山县产业扶贫的成功,关键一点是充分利用了丰富的山水资源,政府引导各地群众结合资源优势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四是要加大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很重要。通山尽管经济落后、资金有限,但通过整合资金奖补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政府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针对贫困户的免担保、免抵押、免利息的贷款等途径,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

 

  

  通山深改 雷厉风行

  部门给力 成绩卓著

   

   

   

   

  “三抓一优”强底盘

  今年以来,通山县围绕“三抓一优”,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实施年、全民招商引资年、优化环境问责年”活动,以“第一力度”推进“第一要务”,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动力显著增强。一是着力补短板。工业腿短一直是通山最大的难题和实际。今年通山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建设南林工业园,在南林和县城两个高速出口之间,打造10公里工业走廊。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同步配套规划建设全长11.5公里、宽60米的通山大道,总投资达20个亿,彻底解决我县工业项目用地难、发展空间不足问题。目前,南林工业园完成征地3000亩,其中1000亩已完成平基工程,30多家企业等待进驻。二是着力抓招商。坚持引资与引税两手抓、同推进。上半年全县新签约项目144个,到位资金73.7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32个,投资50亿元的富水湖综合开发、投资25亿元的山东瑞其能风电、投资20亿元的新型竹基复合材料(竹缠绕)、投资15亿元的洪港光伏发电、投资10亿元全国水晶工业排名第三的通山水晶饰品生产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同时,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42家,73家企业已开始纳税,实现税收近2000万元。4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正在跟踪洽谈。上半年,完成公财收入进度达59.8%,排名全市第一。三是着力上项目。全县今年确定重点推进项目118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7个,其中工业项目17个,民生项目52个,农田水利项目16个,社会发展和旅游服务项目33个。上半年,完成项目投资100余亿元,洪港光伏发电、富硒现代农业基地等23个新签约项目落地开工,金欧米门业、星光玉龙机械二期、南林钙业等一批在建项目快速推进、即将建成,明创基科技、创盛光学材料、新恒通机车配件等一批在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文体中心、富水库区南岸公路、九宫山旅游综合改造等一批基础性项目快速推进。同时,向上争取帮扶项目147个,争取资金26.86亿元,目前到位资金18.38亿元,在去年基础上增长20%以上。四是着力优环境。落实多证合一、证照代办、一表收费、限时办结等制度,项目企业审批办证障碍全部破解。同时,用足用活各类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运用县域调度资金1.39亿元支持100多家工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发展实体经济;运用“助农贷”“助保贷”等方式,帮助业主贷款2.6亿元。现在的通山投资环境更优,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

  电子商务惠民生

  今年以来,通山县围绕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电商项目建设、电商人才培训、公共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广“互联网+乡村旅游”“互联网+农副产品”等模式,不断优化网购网销双向服务,有力推动了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推进电商村级服务站建设。今年已新增电商村级服务站3个,全县共建有电商村级服务站达到104个,覆盖率达56%。二是加快电商物流园项目建设。出台了《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设定了时间节点,加快建设进度,目前电商物流园已经投入运营。三是加强人才培训。今年已举办“万人电商创业就业”培训班4期,培训93人次,新增29人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网店。四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通过有奖征名的方式,向全社会征集具有通山特色的品牌名称,目前已对收集到的356个公共品牌案名已进行了初审。上半年全县农村网购金额达到2.2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489万元、工业品网络销售额8498万元、农村旅游服务网络销售额1.5446亿元,同比增长7%、9%、6%、8%。

  合作金融解难题

  自去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以来,通山县围绕破解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大胆探索、不等不靠,努力先行一步,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组建了县农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制定出台了《通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规范管理办法》、《通山县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及责任落实方案》等文件。二是由县政府调配专门的办公地点作为农投公司办事服务大厅和办公场所,构建了集融资、担保、保险、产权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涉农服务平台。三是与省农担公司签订了3000万风险补偿金合作协议。四是设立“通山县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以县政府办名义印发《通山县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目前已发放农业贷款资金近2亿元。

  避险解困促民富

  通山县将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作为解民难、促民富的重要举措,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把规划、资金、质量、验收关,得到库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是严把规划关。对搬迁试点位置进行科学选址,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功能设计达到实用美观的效果。二是严把资金关。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办事,严格规范招投标程序,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坚决杜绝不作为或慢作为现象。三是严把质量关。成立由建房业主组成的理事会,全程参与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并聘请有资质专业监理公司,对房屋建设材料采购、工程施工等进行全程监督,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贪污克扣、掺杂使假等行为,全面保障了工程质量。四是严把验收关。先由村委会、理事会和移民代表自验,再由移民局组织专班设计、施工、建设、乡镇相关负责人进行预验,预检合格后由县政府申请省移民局进行终验,层层审核、步步把关。截至目前,总投资17006万元的第一批避险解困项目,12个安置点房屋建设已全部完工,建成了白鹭、茶滩、礼湖等一批“宜居、和谐、富裕、秀美”的移民小康新村。总投资47777万元的第二批避险解困项目,20个安置点完成了三通一平,1352户移民正在进行房屋建设;460户进城安置点完成政府采购程序、200余户已在县城安居乐业。

  联校网教促公平

  近年来,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通山县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积极探索、逐步完善联校网教模式,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已经编制完成全县教育信息化规划方案,目前此项工作已完成;二是制定出台了《通山县“联校网教”工作方案》、《通山县农村教学点网校硬件、平台建设方案》、《通山县“联校网教”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方案制度;三是开展信息员专员培训,今年已累计培训信息员200余人次;三是不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应用、现已注册学生学习空间30000多个,教师学习空间2000多个。目前,通山已在乡镇中心小学、城区优质小学建设网教主讲教室6个,网教课堂有效覆盖了21教学点,形成了多层次、沟通互联的网教工作新格局。

  小微权力“进笼子”

  为进一步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对农村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通山县今年在省纪委指导下,采取“一张图锁定、一张图指导、一张图监督”方式,率先在全省推进村级权责清单试点工作。一是用一张图锁定,把权力亮出来、责任担起来。按照权力清单内容、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五公开”原则,对现有村级行政职权逐项进行清理、调整,核查行政权力归类是否准确、名称是否规范、设定依据是否相符。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通山县村级权责清单三十条》,大到村级招标管理、财务开支、集体资产处置、农村宅基地审批,小到户籍迁移、低保五保申请、矛盾纠纷调解等,条条都画出流程图,让办事流程、办结时限、办事所需资料手续等一览无余。二是按一张图办事,把流程晒出来、服务提上来。通过通山电视台、通山政务网、通山周刊等媒体以及云上通山APP、通山政务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传媒,登载“通山县村级权责清单三十条”和具体内容,晒出“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让社会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时,印制“小微权力运行流程一本通”5万册、喷绘“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墙体漫画”500幅,在全县55个试点村全部实行上墙、入户,并公开举报邮箱和举报电话。干部服务群众“依图干事”,按流程规定严格办理;群众“看图办事”,“找谁办、如何办”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三是以一张图监督,把制度摆出来、监督严起来。对照《村级权责清单三十条》,构建了群众监督、村监会监督、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监督有机统一的三级监督体系,保障“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乡(镇)和村一级,将监督电话和联系人对社会公开,明确专人答复和解释群众质询;村监会负责对村级事务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扶贫办、民政、审计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不断加强“三务公开”“村帐乡(镇)代理”“扶贫资金”“工程建设”等工作监督,切实加强对“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管,使村级权责清单更具体、更明确、更有操作性。

  供给侧端寻突破

  今年以来,通山县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力求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扎实有效去产能。按照国家发展产业政策和国家生态功能区也准入负面清单要求,巩固既有成果,用技术、安全、环保、市场等标准,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深入扎实推进煤炭、钢铁、水泥等去产能。二是有序发展去库存。上半年,全县累计销售商品房1382套、面积16.21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推进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建设,全年162套公租房建设和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2544套棚改房建设进展顺利。三是防范风险去杠杆。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债务结构入手,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县域信贷投放规模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创新、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准入条件、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全力推进直接融资行动,积极稳妥推进实体经济去杠杆。充分利用发展基金、PPP等金融产品和建设模式,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公益项目建设。四是多措并举降成本。压缩行政审批办理时限,提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积极为企业畅通融资渠道,努力为企业降低担保抵押成本;着力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用电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是精准发力补短板。加大交通、水利、物流、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加大精准扶贫、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社区服务、文化卫生养老服务体系、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环境治理、城乡垃圾处理等民生领域项目建设力度。

  拆除网箱还碧水

  通山县富水湖网箱围汊拆除涉及5个库区乡镇,渔户1024户,网箱43351口、围汊169处,覆盖水域面积2155000平方米,拆围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为加强富水湖水生态保护,着力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通山县通过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筹措8000余万元实施奖补政策,利用电视、报纸、宣传车、宣传船、制作横幅、发放拆围公开信等方式开展立体宣传,加强县直部门、乡镇和村组之间的配合协作,扎实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推进富水湖网箱围汊拆除工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目前富水湖网箱、围汊已基本拆除完毕,昔日的繁星网阵现已是一片碧波,青峰翠影映照湖面,似洞庭之坦荡,赛漓江之奇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红色力量引领绿色发展 通山加强基层党建设掠影
下一篇: 通山南林桥镇石门村四季果园基地开闸放水保生产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