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山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紧要的民生事业,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干劲,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的新路子。
夯实脱贫攻坚堡垒
通山是一个集山区、老区、库区、边区为一体的省级贫困县。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实现8740户、2.5万人脱贫。
针对一些贫困村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现象,该县按照县委书记亲自抓、县级领导联村抓、乡镇干部包村抓的工作要求,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全面整顿。不仅从县直选派了34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基层党建的机关优秀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努力把村级党组织建成联系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堡垒。
该县借助党员中心户建设和村“两委”换届等契机,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选拔一批年轻有为、思想积极、发展观念强、农村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以团结带领群众合力攻坚,共同致富。
该县注重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并通过让培训对象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教学方式,增强培训的感染力、吸引力。同时,突出惠农政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等综合培训,变课堂教学为实地体验,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变教师授课为现身说法,努力通过举办“支书微讲堂”,以及“村官讲给村官听、村官跟着村官学”的教学方式,激发村干部“比、学、赶、超”动力。
目前,该县已先后有19名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领头发展小龙虾养殖和油茶、水果、苗圃种植等,辐射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下好脱贫攻坚一盘棋
扶持一家一户脱贫致富,只是脱贫攻坚“点”上的胜利,做强做大一个产业,则能够形成一个“链”条,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
该县本着“双联”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的要求,着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破解制约发展难题。继去年探索出“资源共享”、“群体帮扶”、“产业带动”三种精准扶贫模式后,今年来,通过在“带”字上做文章,探索出“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10种产业扶贫模式,先后吸纳11101户贫困户依托产业扶贫“摘穷帽” 。其中,参与农家乐经营的贫困户162户,参与光伏发电的贫困户226户、加人电子商务的贫困户484户。
该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风向标,激励各级干部在精准扶贫一线大显身手,先后有3名在脱贫攻坚战场立下“战功”的乡镇党委书记,被推荐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
该县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目标任务“无缝对接”。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严肃问责;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扬宣传。
大畈镇板桥村按照“二次流转、资源共享、共同致富”的扶贫新模式,引进公司开发荒山建油茶基地,使全体村民成为股民,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该村也因此被评为全省村党支部“十面红旗”。
培育脱贫攻坚先锋
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树立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该县注重运用“致富先锋”工程、“党员创业明星”工程和“亮身份践承诺”活动,引导能人党员带领群众致富,鼓励党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示范效应。
被誉为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的大路乡山口村党员严四日,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在杭瑞高速山口出口处,投资200余万元,兴办鲜虾戏水农庄,不仅聘用当地40余名村民常年在农庄工作,而且带动20户群众常年为农庄酒店提供鸡、鸭和无公害蔬菜等餐饮食材,间接带动近400人就业,户平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该县还注重通过村级农民学校,将农村党员中的“土专家”和“田秀才”纳入农民学校“讲师人才库”,并结合生产经营需求,为贫困群众讲解惠民政策、教授生产技术、传播科学知识等,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南林桥镇石垅村党员张庆友,通过多年钻研和实践,掌握了小龙虾养殖的“绝技”,被誉为龙虾产业“军师”,仅去年一年,就先后有6个乡镇、50多个村邀请他到农民学校传授“秘方”。
统计显示,目前该县共有8000多名农村党员通过党员提诺、支部审诺、酝酿定诺、公开示诺、对照践诺、公开评诺等方式,主动在脱贫攻坚中打头阵、当先锋。全县47个贫困村中,由骨干党员牵头创办的种植、养殖、劳务等专业合作社就达46个,创办村级淘宝网点28个,先后吸纳1800多名贫困群众参与经营。(通讯员 阮姝 徐方桑 钱成成)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