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会文)连日来,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港村养鸡户徐大坝,面对放养在山上的2000多只土鸡,每天产下800多枚绿皮土鸡蛋却没法找到销路而常常愁眉不展。
前不久,记者接到一位通山老乡打来的求助电话:他父亲徐大坝在老家的大山里散养了2000多只土鸡,这些土鸡每天产下800多枚绿皮蛋。由于信息不畅,加之没有销售渠道,现有1万多枚绿皮土鸡蛋积压在家里,担心放久了会变坏,其父亲急需将这些鸡蛋卖出去。
昨日上午,记者专程来到南林桥镇,穿过十几公里的山路后才到达徐大坝所在的山村芭蕉源。进入村口,就看见一片水田边的山坡上建有三个茅棚鸡舍,山上的水竹林、杂木林、芭茅林里钻满了觅食的土鸡,路边茅草丛里,随处可见土鸡下的绿皮蛋。
据徐大坝说,自己从去年3月份开始养殖土鸡。除了2000多只鸡,他还养了200多只鸭、40多只羊,总投资近10万元。本打算充分利大山里就地取食的自然资源,发展绿色养殖业。但由于销路没打开,藏在深山里的宝贝居然卖不出去,急坏了全家人。
据通山县南林桥镇一位干部介绍,全镇像徐大坝这样的大小养殖户共有240多家,普遍存在销路不畅的问题。镇政府每年也组织了多种推介活动,但收效不是很理想。由于没有进行商标注册,加之没有公司牵头组织货源,进行统一包装销售,各家各户的散蛋都面临着销售难这一关卡。
短评:
农产品滞销当引起重视
农产品滞销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近几年,我市农产品销售难现象也多次出现,本报也曾予以关注:2011年,嘉鱼上万亩包菜滞销;2015年12月,咸安区高桥镇百万斤白罗卜滞销;去年底,桂花镇一家桂花鸡养殖户求助本报推销桂花鸡。
笔者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提高我市农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一直以来,由于农民无法获得科学的市场需求信息,更多地受当前价格的引导,容易形成供需信息错位。再就是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向零售终端。再加上部分农产品生产者“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市场意识,导致出现部分低质农产品生产过剩,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如何走出农产品“滞销”的困局,这不是一件小事。应引起各级各部门足够的重视,想出有效机制和解决办法,让更多的“徐大坝们”不因“滞销”而犯愁。 (刘会文)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