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通山发展主导产业 "一村一品"彰显现代农业魅力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1-13 09:01:00

  近年来,通山县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以“一村一品”为抓手,通过建立资源整合、融资助农、专项扶持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有资源、有基础、有规模的行政村,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板块和特色产业带,做大做强“一村一品”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主导产业从业人数达3.8万人,占农业总人口10.7%。2015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5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4.9%。有4个村入选国家传统乡村、有15个村列入全省绿色生态示范村。

  

  A 靠山吃山兴产业

  

  近日,通山县洪港镇西坑村,一车车竹棒、竹针、土纸源源不断装车外运。

  “我村拥有高产楠竹园8000多亩,通过招商引资,由村委会合股创办了昱山竹制品有限公司,申报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外,有4个家庭作坊利用废竹生产土纸。”村支部书记朱碧海介绍。

  据了解,该村60%的楠竹实现了当地深加工,不仅安置了20多名留守村民就业,还让全村楠竹产业年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楠竹产业综合收入占农民全年总收60%以上。该村被评为全省首批绿色生态示范村、全市楠竹产业专业村。

  目前,该县在黄沙铺、洪港、厦铺等乡镇中有26个村依靠竹木资源扩大造林绿化,抓好林政管理,形成了造林、管林、加工一体化的特色林业专业村。在大畈、燕厦、慈口、闯王等乡镇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柑橘、枇杷、砂梨产业,形成了一批水果产业专业村。

  B 创新思路富村民

  元月8日,在县政府广场,举行了通山县首届农旅产品年货交易会,在1500多平方米的参展场地上,有来自全县70多个村、100多家农企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大畈麻饼、杨芳酱油、九宫茶叶、九宫茶油、土巴爷酒、食用菊花……格外引人注目。

  琳琅满目的“通山特产”让山城居民应接不暇。这就是该县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措施,让这些“通山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疙瘩”。

  “我村以回归创业的大学生程日升牵头创办的大山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结合镇委提出发展‘万亩梯田花语’的举措,发动农民种植金银花、菊花基地1500亩,户平花卉收入过万元,形成了全县食用花卉专业村。”闯王镇仙崖村支书朱四海说。

  大路乡上仇新村是全县唯一一个实行易地整体搬迁的移民村。在无土地、无资源的前提下,村支书仇耀彩组织15家贫困村民,筹资近100万元,建起了占地50亩的香菇产业园,成为全县首个香菇专业村。

  同样,在南林桥镇石垅村、通羊镇高坑村,村民充分利用冷浸田资源,形成了全县有名的龙虾养殖专业村。

  C 政策引导标准化

  实践证明:“一村一品”是活跃农村经济、促进精准扶贫、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培育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载体;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实施方案》,同时,相关部门出台了《龙虾产业发展标准》、《休闲农庄经营要求》、《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模式》、《一村一品标准化生产规范》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一村一品”标准化生产。

  “通过3至5年努力,因地制宜、因村择业,努力培育打造100个主导产业更加突出、特色品牌更加响亮、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综合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力争在全省、全市拿得出、叫得响的‘一村一品’特色村庄,让这些村的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至少提高20%以上。”县农办主任刘来鹏说。

  该县实施“一村一品”策略,只是刚刚迈步,与全国、全省专业村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一批特色专业村将在幕阜山麓绽放异彩。(通讯员 焦元德 朱静)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山严格把关森林防火线建设 从长计议从宽要求
下一篇: 武汉市育才小学携手E骏团车友会 送教助学燕厦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