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湖北玉立集团坚持创新发展 打造知名企业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08-26 09:43

从一个传统手工小作坊,到综合实力雄踞亚洲行业第一的涂附磨具制造基地;从单一的涂附磨具产品,到拥有7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近千种规格型号产品……近半个世纪的创业路上,玉立集团一路探索、一路积累、一路创新、一路发展,铸就了“以诚待天下,以信立门户”金字招牌,成长为让通城、湖北乃至全国同行业刮目相看的知名企业。

在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各生产车间,2万平方米的大型厂房里,5条全封闭的生产线依次摆开,没有机械的轰鸣声,一台台电脑上跳跃的数据,让人感受到生产线运行的紧张与忙碌,这也正是科技智造的脉动。

玉立集团在建厂之初,砂纸全部靠人工制造,一个月只能做2万多张,现在通过人工智能,一天就可以生产120万张。目前,公司的产品有近千种规格型号,远销海内外。

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制造,从单一产品到走向种类齐全,从国内市场拓至国际大舞台,这是玉立集团历经46年发展的积累和沉淀。而这一切飞跃和成功的背后,与玉立集团创始人黎珊玉的艰苦努力和精准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创出一片天地

1978年,36岁的黎珊玉带领17名家庭妇女白手起家,靠东借电钻、西借板车,靠捡废铁和旧螺丝,把两间半猪圈改造成了手工小作坊,拿着自己挑河砂、打豆腐、卖家当的钱和民政部门三千元的救济款,创办起了城关公社“五七砂纸组”——通城砂布厂。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生产作坊仅20余名员工,连间厕所都没有,砂纸都是靠手工一张张做出来的。

而最困难的是原材料供应,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生产砂纸、砂布,要纸没有,要布没有,要胶没有,要电也没有。为了求生存,黎珊玉大胆探索,艰苦试验,成功研发了以石英砂替代玻璃砂、化学胶替代动物胶、维棉布替代纯棉布的“三替代”。此举,不仅淘汰了陈旧的生产技术,改写了中国涂附磨具原材料标准,刷新了涂附磨具产品的执行标准,更为“襁褓”中的玉立带来了希望,为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5年,黎珊玉正式把通城砂布厂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耐水砂纸命名为“犀利”牌。“犀利”牌产品和“犀牛”商标图案,从此走进千家万户,漂洋过海。

尝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甜头的通城砂布厂,在黎珊玉的带领下,相继开发出半树脂木砂纸、半透明水砂纸、千页轮等一批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科技含量高、性能好,在国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迅速走俏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关键的第一跳

当人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黎珊玉的时候,他并没有陶醉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反而居安思危,向着进一步发展的道路迈进。

1985年,通城砂布厂还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一个月的砂纸产量不及上海砂纸厂一个班次的产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黎珊玉看到耐水砂纸市场潜力大,他懂得了,要真正赢得市场竞争,必须靠机械化作业。

正当黎珊玉为此事愁眉不展时,他打听到了一条让人振奋不已的消息:江西南昌砂布厂投资60万元,花了3年时间,做了一条耐水砂纸生产线,但由于技术操作等原因,生产不出成品,成了一堆废铁闲置在厂房里。黎珊玉知道后,立即赶到南昌砂布厂考察,深思熟虑后,决定买下那条废耐水砂纸生产线。经过三番五次砍价,最后砍到了12万元。黎珊玉借了12万元,连生产线带锅炉一并买回来了,一共装了8辆车,将厂里的空场地堆得满满当当。

就是这条废耐水砂纸生产线,改变了通城砂布厂的命运。通过艰苦卓绝的改造,1986年9月底,通城砂布厂耐水砂纸生产线试产成功。生产出的“犀利”牌耐水砂纸,采用了新工艺,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把价格降下来了近一半,由原来的每张0.4元,降到每张0.24元。明显的价格优势,使通城砂布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绝对优势。又由于建起了国内首条耐水砂纸生产线,确保了产品质量,并大幅提高了产量,让通城砂布厂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犀利”牌新产品上市后,深受市场青睐,通城砂布厂的耐水砂纸销到哪里,哪里的砂带厂就得倒闭。后来,公司每年上一条生产线,共发展到9条,三班连轴转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确立了通城砂布厂全国耐水砂纸大王的地位。

诚信利天下

走进通城县石南镇玉立樊牌工业园,大门口“以诚待天下,以信立门户”的金色标语尤为醒目,这是黎珊玉最早提出来的经营理念。此理念也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玉立集团稳健发展、名扬海内外的金字招牌。

多年来,玉立集团把诚信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严把原材料进口关,不进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不与质量不合格的厂家打交道;严把生产质量关,建立质量控制点,实行质检跟班制,对出厂产品实行严格的抽查制度。在售后服务方面,公司明确规定,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质检主任必须在3天内赶到销售网点,自费处理并实行连赔制度,使通城砂布厂的“犀利”牌产品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受到了广大客户的青睐和信任。

历史性跨越

1997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通城砂布厂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一年,也是通城砂布厂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通城砂布厂投资163万元,建起了静电植砂砂布和静电植砂砂纸两条生产线;投资180万元,建起了卫生材料生产线;投资2195.6万元,建起了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制造的砂带生产线。这4条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通城砂布厂在创业的征途中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涂附磨具专业厂家。这一年,通城砂布厂、通城县甲醛厂、通城县包装厂、通城县燃料公司、通城县五金工具厂、通城县砂布厂工会委员会联合组成“湖北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从南门搬迁至通城经济开发区。

1998年10月,黎珊玉被推选为湖北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一批原通城砂布厂的建厂功臣,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的艰苦创业精神,一直影响着玉立公司的后人。

2005年7月,湖北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经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被冠名为“湖北玉立砂带集团”。

玉立集团搬迁到通城经济开发区不久,黎珊玉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四个一工程”的建议,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四个一工程”,即一座现代化的涂附磨具城、一个功能齐全的玉立员工住宅区玉立花园、一栋多功能标志性的玉立国际酒店、一条高标准的玉立大道。

到2005年7月,投资近亿元的玉立特种布项目竣工,一座世界一流的涂附磨具城已形成。该项目占地面积300多亩,基础设施齐全,原材料车间8个,主导产品车间9个,产业多元化项目7个;产品规格齐全,有5大系列、60多个类别、600多个品种;涂附磨具产量约为7000万平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玉立集团从建厂初期就抓住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每年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资金不断上升,高峰时达到了数千万元。也正是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使得玉立许多项目不但改写了中国涂附磨具的历史,而且改写了国家技术标准,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且培养了一大批忠于本企业的“土专家”。在黎珊玉的带领下,玉立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至20世纪末,玉立登上了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最高峰。

再造一个玉立

进入新千年,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成为玉立向百年企业前进的战略举措,黎珊玉制定了玉立发展的第二个十年规划,提出了“实现产业倍增,再造一个玉立”的目标。

2013年春节刚过,投资达10亿元的中国砂布小镇玉立工业园破土动工。2014年9月16日,从欧洲全套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树脂砂轮切割片项目率先落户中国砂布小镇玉立工业园,软体抛光磨具、金刚石磨具等一大批涂附磨具及相关磨具新项目相继进入。2019年,玉立集团从通城经济开发区整体搬迁至中国砂布小镇玉立工业园,正式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这些年,玉立集团在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止步。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境界,紧盯全球领先的高精尖技术,打破“洋产品”在中国高端制造领域的垄断,开发出性价比优于进口的智能研磨产品,成功解决了部分“洋产品”对中国企业的“卡脖子”难题,成为国内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3C电子、钛合金板材、重型装备制造、木材制造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

科技点亮梦想,智慧引领未来。玉立坚持“严细实铁”的企业文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诚待天下,以信立门户”的经营理念,确立“一切让顾客满意”的宗旨,诚实打造“犀利”品牌;采取销售买断制、倒逼成本法、归口采购法、问题追踪法、两级核算三定计酬、程序化审批、KPI绩效考核、工作落实推进督察等一系列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化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严细实铁”的管理法则,是玉立决胜商海的核心竞争力……

再启新征程

近几年,传统的砂带、砂布、砂纸等产品产能过剩,加之国际市场形势严峻,作为“行业龙头”的玉立集团面临巨大压力。为此,玉立集团积极探寻转型发展之路,加速推进产业链工程、人工智能化工程、终端制品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产业链延伸、人工智能生产、终端制品化,实现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订单生产转型,拉长了下游产业链。

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让玉立为终端客户提供了最好的保障,这样既能保证“犀利”品牌的声誉,又让公司的效益向前有一个延伸。

新时代,新起点,玉立再启新征程。以黎俊彦为董事长的集团新班子提出了“持续稳健发展,建百年玉立”的奋斗目标。眼下,公司正全面按照智能化、标准化、流程化运行,将产品内质和性能提升一个等级,成本下降,让“犀利”牌产品继续保持强大竞争力,全面进军高端市场、军工市场、国际市场,努力向着“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迈进。

(特约记者 黎赛明)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城平安电工发放19.2万元资助优秀学生
下一篇: 通城县推动文旅融合 沉浸式特色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开幕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