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立咸宁市古瑶文化旅游促进会,促成咸宁古瑶文化之乡,投资5000万,历时五年建成中华古瑶文化第一园。
他是通城县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园区每年接待游客近十万人,与全县美丽乡村振兴景区一起,构成湘鄂赣文化旅游新局面。
他叫杨浩,大坪乡辉煌村人,通城县17、18、19届人大代表。
文化担当促成古瑶之乡
“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古瑶文化,深深为家乡的古瑶文化感到震惊!”瑶祖故里大观园古瑶文化长廊前,曾任四川江油市委常委的吴峰深有感触地说。
瑶祖故里大观园位于药姑山下、大坪乡辉煌村,属大坪乡两届党委、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由湖北瑶祖故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辉煌村知名企业家杨浩投资5000万建成。
通城古属楚地,汉瑶杂居。2014年,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通城瑶文化研究取得一定成绩,但如何打造通城的瑶文化成了难题。瑶文化爱好者吴绵一行五人南下深圳,找到了热爱家乡文化的杨浩,当谈及药姑山漫山遍野的垒石文化为瑶族先民所留之后,杨浩心头一喜,一道困惑自己30多年的疑团得到解答。
杨浩幼时家贫,常在药姑山砍柴,对高山密林中所见的石梯地、石渠等疑惑不解。
2014年底杨浩偷偷回了一趟通城,听取瑶学专家的讲座,在反复查阅瑶文化资料之后,豁然开朗。通城瑶文化宋以前有之,漫山遍野的垒石文化为古瑶民所留,何不叫“古瑶”?
古瑶的文化定位获得瑶学专家一致认可,但在不了解家乡古瑶文化的人口中,他们是在“造谣”。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造谣专家!”在一次商会聚餐时,同行的介绍让杨浩记忆犹深。
梦想从不怕嘲笑,而是有梦想不去做。为了厘清古瑶文化在通城的历史,杨浩查阅《晋史》、翻阅唐诗、借阅县志,对照瑶史,行走在魏巍药姑大山中。
药姑山老龙潭人迹罕至,为古瑶民砍柴歇脚之所,亦为县志记载著名景胜。为一探究竟,杨浩与山民披荆棘、踏溪水、攀悬崖,膝盖摔破拄着木棍徒步10多小时,半夜灯熄车静方才下山。
古瑶茶道从大坪乡穿药姑山直到羊楼司,41公里路程成为欧亚万里茶道源头段。改革开放后,村民外出务工创业,茶道荆棘遍布。为恢复、打通古瑶茶道,瑶促会投入二十万元,请人沿途清理杂草,铺好溪桥,并对沿途古瑶文化遗迹进行地图标识、拍照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系列通城古瑶文化的资料送到广大瑶学专家手里,得到充分认可。
杨浩的追求不止于此,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一直没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如能将古瑶文化推广出去,定能为家乡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015年3月,杨浩将他的想法向时任咸宁市市长的丁小强汇报,在得到认可之后,立马成立咸宁市瑶文化旅游促进会,杨浩被推选为会长。
三年来,杨浩带领瑶促会广大会员打通药姑山与羊楼司的古瑶茶道,创办“瑶祖故里报”,印发宣传资料册。在2017年咸宁市申报“中国古瑶文化之乡”时,咸宁市瑶促会首当其冲,为申报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
“杨浩先生带领通城古瑶文化爱好者致力于通城古瑶文化的挖掘、宣传和推广,值得钦佩和学习!”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闫维新多次为杨浩点赞。
“造谣”的谣言不攻自破,杨浩成了通城古瑶文化造“瑶”的领头人。
桑梓情怀垒起古瑶园林
“通城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授牌后,摆在民间和政府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展示。
药姑山海拔1261米,水平面积若360平方公里,遗留在深山的古瑶垒石文化由于山高路远让人望而却步。与此同时,保留在民间的民风民俗也在逐渐消失,以拍打舞为代表的古瑶舞蹈急需展示舞台。
“何不将古瑶文化以微缩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人近距离直观了解?”杨浩说干就干,设计好规划图纸,下广州上北京向瑶学专家请教,并多次到中南民族大学学习。
当所有工作都准备就绪之后,资金的投入成了最大的难题。
“八百万资金足够,就当我们为家乡文化建设出点力!”离家数十载,家乡一直是杨浩魂牵梦萦之处。
“文化投资难见效,一不小心打水漂!”妻子杨爱连极力反对。
杨浩将整理多年的古瑶文化资料摆在杨爱连的面前,在反复劝说下,杨爱连终于点头答应。
“一个有家乡情怀的人,说明他时时刻刻心里有家。”杨爱连说。
杨浩将深圳的企业交给妻子杨爱连负责,自己回到辉煌村,从选址到文化展示,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事无巨细,全部参与。
“八百万只够前期外围建设,想要以景区要求建好文化园,还要增加巨资投入。”杨浩瞒着妻子,陆陆续续投资近五千万。
得知消息的杨爱连如晴天霹雳,等回家看见一座微缩的古瑶大观园呈现在自己面前时,渐渐理解杨浩的苦心。
“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古瑶文化,出门是这样,回家也是这样。”妻子杨爱连说,杨浩回家不是查阅古瑶文化资料,就是与客人谈论瑶文化,有时直至深夜。
莫徭广场建成后,瑶祖故里大观园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垒石露天舞台,打造了一场《千古汉瑶情》情景剧歌舞晚会,晚会用十二个节目将古瑶人如何迁徙至龙头山,并在龙头山生产、生活近千年,直至汉瑶一家亲的情景演绎得淋漓尽致。大观园还专门聘请3名舞蹈老师,免费为当地村民培训教学地方特色歌舞。目前已吸引了12个村、12支地方舞蹈队、几百村民来大观园学习培训,可表演节目达50多个。
为更加彰显独特的古瑶文化,杨浩多次邀请全国知名瑶学家来大观园做客。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邓方贵教授听完朱雄全部长对大观园的介绍后,欣然提笔“中华古瑶文化第一园”。“瑶族史”编著中南民族大学吴永章教授提“瑶祖故里大观园”。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写下“千古汉瑶情”、“瑶望千年”。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
2019年12月31日,瑶祖故里大观园正式开园,开园当日,园区接待游客两万余人。
“卖矿泉水都有2000元的纯收益呢!”村民吴梅花笑得合不拢嘴。
瑶祖故里大观园开园后,沿街的餐馆陆续多了起来。
“平时三四桌,园区举办活动就坐不下了!”沿街瑶祖饭店的负责人说,以前生意冷清,建了园区之后门庭若市。
瑶祖故里大观园自运营以来,景区安排多名村民在此就业。
杨香虎家有4个子女读书,得知情况的杨浩立马将瑶祖故里大观园土特产店交由其经营,生活逐渐好转,于2020年正式脱贫。
“想都没想到家门口能找到工作,还能照顾家庭。”杨香虎感激地说。
文化振兴促进旅行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户民宿、餐饮、土特产品的运营、加工和销售。“我在园区管理药园,一个月接近3000元工资。”60多岁的祥爹在瑶祖故里大观园上班后,高兴得乐开了花。
走进瑶祖故里大观园,绿树如茵,花团锦簇,“洞庭湖”波光潋滟,“武昌府”典雅恢宏,莫徭广场瑶风灿烂,古瑶茶道曲折蜿蜒,神奇灿烂的古瑶文化一步一景,扑面而来。
“瑶祖故里大观园的建成,补充了我乡古瑶文化文史短板,为我乡古瑶文化旅游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大坪乡党委书记刘海军说。
瑶祖故里大观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宣传,与全县美丽乡村景区形成合力,共享资源,已经成为湘鄂赣旅游产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5月被评为通城县首批2A景区。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2020年10月瑶祖故里大观园积极参与大坪乡“中国楹联文化乡”创建工作,被评为“湖北省楹联文化园”。近两年来,瑶祖故里大观园已经打造成为古瑶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并被作为通城县统战工作示范基地。
一座大观园,整部瑶族史。瑶祖故里大观园以微缩药姑山古瑶文化的形式、紧紧围绕‘中华古瑶文化’和‘龙窖山垒石文化’为着力点,集研学、观光、采风、旅游为一体。自2019年12月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 成为湘鄂赣周边县市重要古瑶文化旅游景区。“以虔诚的敬畏之心将家乡古瑶文化建设好,让“瑶祖故里”这张古瑶文化名片走向世界。”杨浩描绘着古瑶文化蓝图。
(通讯员 胡雄文 胡艳平)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市中学生运动会在通城举行 499名选手参加角逐
通城县自古以来就是汉瑶杂居之地, 2001年经专家考证,认定为“瑶族早期千家峒”,是瑶族祖居地。莫瑶广场、垒石梯田、茶马古...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2019年12月31日,通城瑶祖故里大观园与内冲“家在药姑山主题文化旅游节暨中华古瑶第一村开...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陈婉、胡从海报道:系属幕阜山余脉的药姑山(龙窖山)早期千家峒,被确认为全球近400万瑶族...
咸宁网讯通讯员李索报道:9月7日, “十万江城人游通城”活动的第9批174名武汉游客,来到充满生活气息和富有年代感的通城县关...
咸宁网讯通讯员李兵报道:8月7日下午,省、市、县同步举办“与爱同行惠游湖北”启动仪式, “与爱同行惠游湖北乐享咸宁”旅游...
●记者陈婧通城县地处鄂南边陲,曾是湖北省幕阜山片区贫困县。而距离通城县城25公里的内冲瑶族村,深藏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
咸宁网讯记者李嘉报道:从通城县城出发,车行25公里到达东冲水库,湖面平静如镜,旅游公路依山盘旋,几经曲折穿过“中华古瑶...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文景、李嘉、通讯员陈婉报道:曾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被挖掘利用,成为发展旅游产业,推动乡村...
1962年10月,我出生在通城县麦市镇黄龙林场, 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后遗症,导致肢体残疾。2004年4月,通城县残联和县民政局...
作为通城县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大坪乡内冲瑶族风情村坚持高点规划、高位谋划,充分挖掘古瑶文化底蕴,大力培育中药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