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头的豆腐球味道真好,再给我来20个!”每个周四,通城县隽水镇桃源村四组54岁的村民杨未甫,刚刚推来一满三轮车手工制作的豆制品,很快被抢购一空。杨未甫骄傲地说:“我承包了17亩藕田,养了50多羽的蛋鸭,这样算下来,2019年收入超过8万元呢!”
很难想象,这个4年前家徒四壁的汉子,妻子常年患病,养女不足5岁,整天愁眉满目、无精打采,却在国家税务总局通城县税务局徐万和的帮助下勤劳致富、扬眉吐气。
“杨未甫老家在桃源村的高山上,海拔400多米,只有两间土砖瓦房,光线阴暗,地面潮湿,年久失修,一家三口挤在房里吃喝拉撒睡,每逢雨天处处漏雨,条件很艰苦。”徐万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耐心向杨未甫宣传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建议老杨搬进国家免费建好的安置房。
“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当时念着房子是自家的祖业,田地就在附近,邻居熟人离得不远,搬过去什么都不熟。”老杨可不是那么好做工作,硬要坚守老房子,徐万和前前后后登门8次,磨破嘴皮子又帮老杨改善家庭环境,终于做通了工作。
杨未甫一家住得舒心了,关键是要想办法让他挣到钱,他才会安心。徐万和与杨未甫交心谈心中,了解到杨未甫的经历和致富能力,发现杨未甫踏实肯干不等不靠,只是缺少致富门路。
“徐书记介绍我去学习种藕技术,第一年我用自家3亩田试种,节假日前早早把藕挖出来,送到市场上卖了个好价钱,当年卖藕赚了1万多。”杨未甫呲着嘴笑着说,尝到了甜头后他想扩大种植规模,以便藕田成片方便管理,“可十几亩田涉及到近20户人家,我一个贫困户,说话根本没人听没人信啦,我只能干着急。”
了解到老杨的难处,徐万和与村两委会干部出面挨家挨户做工作,半个月就帮老杨以每年每亩100元的租金,租到15亩田,和原先的藕田连成片。
“听徐书记的话,我在水田里养了几十只鸭子,每个月卖蛋能挣500多元,他还帮我推销藕,建议我打豆腐卖,整天没有闲过,一个月能赚个6000来块。”老杨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像杨未甫这样的勤劳致富典型,在该县税务部门结对帮扶的6个贫困村里只是一个缩影。该局全力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脱贫致富星”评比活动,采取志智双扶的措施,先后有50多户通过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
(通讯员 黄齐智)
编辑:hefan
上一篇:
厦门保利艺术学院到通城考察 洽谈教育交通项目
下一篇:
“瑶望千年 只为等你” ——— 中华古瑶第一村·内冲瑶族村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