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通城骄子沿海创业回报家乡 王建国:诚信铸大业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9-09-30 08:47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刘建平 通讯员 葛七甫

工人把好产品出厂关

员工忙碌在电子产品生产车间

王建国在生产车间检查新产品质量

“机器24小时转个不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市场,公司没有销售员,订货的都是回头客。”东莞市王氏电工设备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国坐在办公室笑迎天下客。

一个沿海小厂,为何产销两旺?秋日,记者来到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现场感受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追溯通城骄子王建国的创业历程。


传承:家风家训是处世箴言


“自强自立,家勤则兴,人勤则健,帮扶接济,成人达己……”在王建国办公室,王氏家训赫然在目。这份家训字字如金,句句警策,既是为商的准则,也是为人的警句,显示出王氏家族独特的风范。

在王建国的记忆中,父亲印象有点模糊。在他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历经磨难拉扯着兄妹6个长大,吃的是粗粮红苕粥,穿的是“百家衣”,尽管家里困难,母亲还是时常接济一些穷人。

后来家里也穷得揭不开锅,幼小的王建国每天带着3只红苕上学,充饥。

“再饿也不能要别人的东西,为人要正派,不能从别人碗里减食。”在母亲的心里,哪怕再苦再穷,也要堂堂正正做人,辛辛苦苦做事,要忠信为本。

“家风”,正是这样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王建国的成长。


帮扶:接济他人是传统美德


苦出来的孩子早懂事。1988年,17岁的王建国南下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在惠东,每天在近50℃的窑炉里,上砖下砖,繁重而简单。当他拿到第一份工资570元时,这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从出世起还未见过这么多钱。王建国忍不住跑到两公里外的公用电话亭,第一时间打电话将这份喜悦分享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

砖厂工作没有技术含量,1989年,王建国将目光转向东莞市泰兴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低频变压器、电源适配器等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科技企业。

磨出来的孩子更坚强,王建国心想,一定要出人头地,回报社会。他一步步从员工干到组长再到课长,走向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90年代,南下打工的大潮汹涌,一批批通城老乡涌进广东。由于证照不全、技术缺乏,出现进厂难,夜宿桥洞、露宿荒山的比比皆是,也有老乡找到他,要求帮忙介绍工作,或提供经济资助。

“有困难,找建哥。”王建国有求必应,一时名声在外,邻近的江西、湖南老乡也有人找他帮忙。打工15年,他帮助数百人进了厂,找到了工作,无偿资助老乡各种费用不下10万元,有时出现自己借钱过日子的情况。

来自江西赣江的青年范明路慕名找到他,一声“老表”叫得亲切,王建国二话不说从同事借来一百元钱交到范明路手中。

“人帮人,人抬人,是无价之宝。”回想借钱给别人的初衷,王建国深有感慨,“当初自己出来闯荡时,也是同学帮忙借的钱,才有今天,帮扶别人是传统美德,王氏家训支撑着我一步步走到今天。”


创业:给乡亲一个温馨平台


虎门,林则徐销烟的地方。2003年春,王建国抚摸着炮台,想着东奔西走的父老乡亲,何不筹办一家工厂让乡亲们就业,免受流离之苦。

当年3月,东莞市王氏电工设备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开业之初,员工生活费无着落,王建国揣着身上仅有的100元钱走进农贸市场,试着赊点油盐米菜回来。

“建哥,你来了”!在一家门店前,一声问候,把王建国惊醒过来,望着眼前这位青年,他怎么也想不起来。

“建哥,你不认识我了,我就是你帮助过的江西小范啊!”

王建国这才想起来,一番客套话过后,他将自己的困境告诉了小范。

“建哥,放心,你在我困难时帮助了我,这忙我帮定了,何况是照顾我的生意。”在现场,小范拍了拍胸膛。

厂内80%就业的都是通城老乡,开业之初,工厂连工资发出来都比较困难,是大家一齐帮忙挺过来的,谈到创业的艰辛,王建国感谢大家一路相伴。

如今,走进车间,生产正酣,一根根铜蕊电缆在流水线上成型。

“客户的要求,就是我们的标准!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反违章铁面无私,查隐患寻根究底”……一条条标语映入眼帘。

“公司专业从事电线电缆设备自动化、电工设备材料开发制造于一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电线电缆设备、电工设备材料供应商之一”。王建国边巡视车间,边介绍,"以诚信立足市场、以品质开拓市场"的经营理念,公司日益壮大。为适应市场需求,相继成立了“王氏电工(香港)有限公司”“东莞市君道铜业有限公司”,带动近300人就业,其中通城籍占一大半以上,并安排多名残疾人就业!


支教:再穷不能穷教育


“孝悌为先,忠孝为本;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王建国由于家境贫穷,放弃上高中的机会,他一个人闯荡,艰苦创业,现在已是3家企业的老总,自己富起来了,但他不忘记家乡父老,特别是家乡的教育事业。

20年的打拼生涯告诉自己:一个人没有文化,走到哪里都会吃亏;一个地方没有文化,永远贫穷与落后。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他开始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杨塘坳学校围墙护砌,他出资6万元;学校附近安装路灯,他又赞助2万元。

简单的出钱出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得建立长效机制,他建立王氏教育基金会,重点奖励马港籍考取大学的王姓寒门学子,人平5000元,村里小孩考上大学,他必专程送红包亲自上门祝贺。

王建国的善行,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同时也感染着其他乡贤。在他的带动下,众人投身家乡教育,成立马港慈善爱心基金会,每年拿出6万元情系寒门学子、优秀教师。

“一定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回报社会,将马港慈善爱心基金会的爱心火炬传递下去。”今秋开学季捐资助学仪式上,初三1班学生胡奎代表受助学生发言并承诺。


回报:绿水青山尽笑颜


百丈潭水库是通城县母亲河——隽水河的源头,又是县城饮用水供水的唯一水源地,其水源供应和水质安全,事关城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城区人民群众名副其实的“大水缸”。

“为了城区人民的饮水安全,为了家乡的绿水青山,请您别乱丢垃圾……”在通往百丈潭水库的路上,记者看到,公路旁的宣传保护水源的告示牌。

“我们这些在外创业的游子,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的水更清,山更绿。”作为马港商会会长的王建国说。

村民介绍,2014年春节期间,王建国、毛绪武、郑金球等12名马港镇在外创业人士提议开展保护家乡水源地公益活动。动员了当地在外经商创业人士100多人,成立了百丈潭水源保护与生态发展促进会,募集了60多万元资金,组建了一个300人规模的“十村公益互助”活动队,建成了两个卫生示范村,还组建了一支10人的环保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集中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

“在促进会的带动和倡议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到库区捡拾垃圾。附近村民环保意识增强了,水库四周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了。”百丈潭水库管理员说。

湘鄂两省交界的马港,原名九岭,王建国魂牵梦绕的故乡。这里,诞生了通城第一位共产党员;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保卫战湘北前线。马港抗日战线立纪念碑,王建国成为主要赞助人之一。洪涝灾害,扶贫济困,也有他的捐赠(当年家乡610水灾及家乡养老院捐款都在他的倡议下)。

王建国就是这样一位有情怀的企业家。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城党建引领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
下一篇: 通城县委常委会主题学习班开班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