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建平 通讯员 金亚兵 葛七甫
村民走在鲜花盛开、清洁干净的村街道上。 刘建平 摄
陈塅村小学生走上街头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当环保小卫士。葛七甫 摄
陈塅村环卫工在街道上清扫垃圾。 刘建平 摄
陈塅村环卫工在街道上清运垃圾。 刘建平 摄
村民按时投放垃圾。 刘建平 摄
飘渺山峰浸润在雾霭中,错落有致的民房依山傍水,整洁干净的道路通村达户……日前,记者一行走进通城尧家林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的麦市镇陈塅村,感到村民如生活在一幅山水画中。
今年来,陈塅村在坚持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进行了不少探索:因地施策,实施“一村两制”垃圾托管服务、分类投放,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焕新颜。
小手拉大手 宣传促动 让环境整治入人心
4月24日,通城县麦市镇陈塅村党员干部、陈塅小学师生等百余人开展“爱我校园、美化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小手拉大手”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整治活动,小学生们分别在校园内外、村街道和老街小巷等路塅沿途向居民发放宣传单,清理杂草、地面垃圾。
同时,学生主动和家长共同参与“六清洁两规范”活动,即:家门口道路清洁、庭院清洁、室内清洁、厨房清洁、厕所清洁、个人卫生清洁、农用工具摆放规范、禽类养殖规范。
“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提升人居环境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改善环境,快乐自己的真谛,从小养成文明、卫生、礼貌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也带动家长、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陈塅村支部书记潘雪祥介绍,“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美丽整个社会的目的。让文明卫生成为一种习惯,让责任成为一种力量,让人居环境整治深入人心。”
同时,该村通过三个一(村里一个宣传栏,每组一条固定宣传标语,每户一份宣传单),开好三个会(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户主会、村落屋场坐谈会),实行三个进(进农户、进门店、进课堂),宣传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知识,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激发村民参与环卫活动主动性和自觉性。
托管服务 培训上岗 让村保洁员更专业
早上6点,陈塅村贫困户何龙穿上“农村保洁员”工作服,准时来到陈塅街道清扫垃圾。
这是何龙清扫街道第181天,何龙清楚地记得,半年前通过县环卫局培训上岗,年工资8000元,另年终绩效考核估计3000元,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贫困户能在家门口就业,得益于该县购买“四员”服务政策。
过去,陈塅街每户门前摆放一只半截油桶,混装着各类生活垃圾。由于收运不及时,夏天臭气熏鼻,蚊蝇飞舞。
一个个的场景、深深刺痛了陈塅村人,向环境整治开战!向陋习开战!陈塅村人自我警醒,打出一套套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
——对外公开招投标,20万元对全村街道和乡间道路、河流、公共场地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实行有偿托管服务。
——成立全县第一家村级保洁公司。何国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招投标获得特许经营权。
——公司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聘了10名保洁员,保洁员经县环卫局业务培训,实行统一着装,分单双日轮流上班,持证上岗。
——今年,县环卫局捐赠一辆环卫洒水车助推陈塅村卫生环境治理。该村采取向上争一点,村里挤一点,社会募一点,农户交一点(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的形式,每个农户每年交纳垃圾处理费120元,外出农户减半,五保户免交)的方式,筹集资金,淘汰落后陈旧设施设备,配置洒水车1辆、垃圾收集车3辆,2.4L垃圾桶40只,垃圾家用分类桶630只,建设垃圾投放亭10个。
一村两制 分类回收 让垃圾不落地
上午9时,记者一行走在陈塅街道上,突然,一曲优美的歌曲由远及近从身后传来,回头只见一辆分类垃圾运辆车缓缓驶来,街道两旁的村民,手提黄绿两个垃圾袋分别对应投入车上两个垃圾箱中。
村民邓嫦娥投放完垃圾,领走黄绿两个垃圾袋。“拆除门前违章建筑,家里亮敞多了,过早的人多了,每天多进了5斤面!”开早餐店的邓嫦娥谈到环境治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该村开始为每户配置了黄绿颜色的垃圾袋,指导村民对家庭生活垃圾按“可回收”放绿色袋、“不可回收”放黄色袋装进行分类,后来干脆不发垃圾袋,引导村民将买菜的塑料袋再利用。减少污染,已成习惯。每天早晨9时和晚上5时,垃圾车音乐整时响起,村民自觉将垃圾投放到垃圾车中运走。
该村里加大了垃圾治理力度,配备高标准环卫设施的同时,专职保洁员每日清扫陈塅街道,冲洗车每日冲洗,运输车每日两次上门收集。确保村民垃圾“不落地”“不过夜”,爱美的村民还摆上了盆景。
陈塅村是个两元化村庄,一半居住街道,一半居乡村。街道整治这么好?村落呢?
带着疑问,潘雪祥将我们带到路旁一个几乎与周边环境溶为一体的漂亮亭子,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笑着同潘书记打招呼,一边将两个鼓囊囊的塑料袋分别投入两个不同颜色亭子里面的塑料桶中。随后,一辆封闭式的车子在亭子前面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两个穿着环卫制服的人。他们倾倒垃圾,清洗垃圾桶。
“一村两制,因地施策,实行一个标准收费,两种收集模式。街道没有建垃圾亭、垃圾屋的空地,居户门前摆放垃圾桶确实不雅观,我们采取一天两次上门收集的办法”。随行的潘书记介绍,乡村居住分散,我们在交通路口自然村落修建垃圾亭,动员群众分类定点投放,每天由保洁公司,对垃圾亭的垃圾进行一次清运。保洁公司将街道和乡村不可回收垃圾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将可回收垃圾送到废品回收站出售。
订村规民约 设红黑榜 让环境治理持久发力
“创建卫生文明村庄,从我做起……”日前,陈塅村义务环卫宣传员何天育展开《陈塅村村规民约》,念起上面的字句。
该村制订新的《陈塅村村规民约》和《陈塅村环境卫生公约》加强监管。
有人不签约、不履行,咋办?
“村规民约不管用?村里都是熟人,重情面的。”潘雪祥表示,“签协议书,也不是跟谁过不去,而是想通过印象深刻的仪式,让村规民约走一走大伙的心。”
按传统,陈塅村每年要唱几天戏,这时候人比较齐,村民代表会就评选、表彰村里的“卫生之星”“孝顺之星”“友爱之星”……等“十星”,将好家风广而告之。
陈塅村二组村民何某在外做生意,对村里环境治理不是太支持。村里打了几次电话后,何某不耐烦,“我在外地太忙,多出些钱就是了。”
不久,何某回到村里签协议。潘雪祥拿出村里编的《陈塅村村规民约》和《陈塅村环境卫生公约》劝何某:“别光出钱就完了,多回来看看。”
该村还健全垃圾治理监管督查机制,成立由村组干部、党员、两代表、保洁员、乡土名士7人的监督考评小组。对保洁公司实行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与环卫服务费挂钩;对农户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实行日巡视、周检查、月小结、季评比活动,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对最清洁户分类能手,授牌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村组干部、包保责任人,将其责任区的垃圾治理质量计分列入年终总合考核内容。
路面洁净了,河水清了,空气新鲜了,环境改善了,还要产业作根基,带着村民挣到钱,让村民活得更幸福美满,早日奔小康。
潘雪祥瞄准了尧家林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当地的石礅、石窗、木雕打造古董文化交流一条街;利用当地饼折、豆腐资源优势,打造美食一条街。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美丽乡村如画中——看通城“厕所革命”如何提升群众幸福感
下一篇:
通城整治扬尘污染渣土车“洗脚穿衣”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亚平近日, “90”后网友小旭跟闺蜜一起向咸宁市民们发起了垃圾清理挑战。4月12日,小旭发布了一则朋友...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谭永良、闫雯雯、李德智报道:17日,通城县关刀镇“千人巡河库万人洁家园”卫生整治...
咸宁网讯通讯员程浩志报道:4月4日,通城县大坪乡乡村两级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据了解,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
咸宁网讯(特约记者徐世聪通讯员雷蓓)“村里垃圾都集中倒入垃圾桶,定期有垃圾车将垃圾回收,环境卫生好多了……”近日,大...
咸宁网讯通讯员徐世聪、雷蓓报道:“村里垃圾都集中收入配发的垃圾桶,定期有垃圾车将垃圾回收,环境卫生好多了……”10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通讯员全闯、郑梦溪8日,记者来到通山县大畈镇西泉村,刷黑硬化的沥青马路、清澈见底的西泉河、整...
通讯员黎星光为加快废除通城县农村敞口垃圾池,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连日来,通城县城市规划和管理执法局组织工作人员在...
本网讯(通讯员黎星光)为加快废除通城县农村敞口垃圾池,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连日来,通城县城市规划和管理执法局组织...
特约记者李星通讯员黄妮运输车来回穿梭,志愿者挥锹铲土……21日,区政府办深入青龙社区第六网格,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处...
通讯员杜春近日,走进鱼岳镇,一条条崭新洁净的街道,一排排整齐葱郁的绿化树,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映入眼帘……这里呈现一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