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精准扶贫,通城茶业有作为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12-21 09:58

  上世纪90年代,通城全县茶厂246家,基地面积6.5万亩,遍布全国的茶庄(行),2000余家,创业与就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通城县被湖北省政府列为全省三个茶叶大县之一,茶产业是老百姓谋生和发家致富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而今,通城茶业产业基础不断坚实,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展现出了大作为。

  看过去:通城茶业扶贫有传统

  “通城茶业始于晋,兴于唐,历经一千多年发展,积累了深厚底蕴。改革开放后,茶产业曾经是通城农业产业中盛极一时的产业,为全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通城县锦山茶业专业合作社,千亩茶园在冬日的暖阳下散发出让人心旷神怡的气息。望着远方茶园内茶农忙碌的身影,合作社理事长、通城县锦山基地茶场场长皮绪斌感慨万千。

  皮绪斌是通城茶界的“老资格”,见证了通城茶业那段辉煌历史。据他回忆,1978年,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通城茶产品有了出口自主经销权,这使通城茶产业的潜力得到空前的挖掘和激发。到上世纪80年代,通城茶产业迎来了高峰时期,在咸宁地区举足轻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大批饱受贫困之苦的村民脱贫致富。享誉一时的石南镇花亭村,因茶经济的突飞猛进,村容村貌大变样,由一个贫困落后的村,跃升为“鄂南第一村”。1984年,时任村支书的黎水保受到胡耀邦总书记的接见,对通城茶产业发展模式及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借助茶业经济,通成一大批贫困的农民走上生活富裕之路。随后,这些人成功转型,创办企业,如福人药业原董事长吴石平,就转型创办了制药企业,改变了通城经济至今的发展格局。另一批茶商投身其它行业创业,成为通城民营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生力军。

  看现在:通城茶业扶贫显成效

  在湖北福人九井峰茶业有限公司,曾今的药企高管、如今的茶企负责人李伟松正询问公司会计,前几日在茶园中帮助冬管施肥的几名贫困户,其工资是否发放到位。李伟松说:“公司的茶基地有2000亩,用工需求大,今年光是采摘工资就发了100万元。”

  原来,福人九井峰茶业在今年初与港背村委会签署了《港背村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协议书》,承诺对该村6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扶持,确保贫困户每年增收不低于5000元钱。而这,仅仅是整个通城县茶业扶贫的缩影。在双狮茶业、霞光茶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纷纷依托“公司+基地+农户”这一合作模式,吸纳贫困户融入到茶产业发展中。

  “通城县贫困人口,要么居住在黄袍、黄龙、马港等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要么文化程度较低,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提供劳力维持生计。剩下的,就是体质偏弱,或受疾病影响,受因残疾所致,劳动能力受到较大限制的人群。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种植、加工等方面操作简单,劳动强度轻,无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近年通城县把有机茶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对生长环境有较高要求,须建立在无任何污染的地区。”通城县特产局局长廖象文说,由于两者特质契合,奠定了茶叶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优良基础。

  据通城县特产局统计,2017年,通城全县茶园面积达到5.73万亩,茶叶总产量2050吨,茶叶系列产值突破3.5亿元。通过茶产业带动,今年该县1254名贫困户实现脱贫。(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婧 通讯员徐为 易玲)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持续巩固禁麻成果
下一篇: 通城县司法局推进宪法宣讲进机关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