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杨友平报道:“再往左边挪一点,师傅用捆绳稍微带一下,旁边的人要注意安全……”8月21日,伴着隆隆的吊机声,通城县狮子村村民刘协甫正在大声地指挥着大伙安放石柱子,刘塘湖故居的修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据记载,刘塘湖故居位于塘湖镇狮子村狮子山老屋,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一层式土木结构,九重连贯。整个老屋堂占地面积约30亩,其中主堂屋长42米,宽6米。刘塘湖出生在偏屋堂里面,他是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庚子科举人,甲辰(公元1424年)科进士,登刑部宽榜,授陕西道监察史,升任浙江副使,于明永卒于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后来,明宣德黄帝为赞誉刘塘湖为官清正题字“清朝鸣凤”。他的故事也成为刘氏后人传诵的佳话,现如今的通城县塘湖镇、塘湖社区(原塘湖村)均是以其号命名。
“以前,热天到大堂屋里歇凉,小孩在里面到处玩耍、躲迷藏,在老屋里唱戏、办红白喜事最热闹啦……”回忆起这些童年趣事,刘国华老人的脸上不禁露了笑容。“哎,现在老屋破旧不堪了,没有了去处,像没了根、丢了魂。”说到这里,老人布满皱纹的神情略显凝重。
刘塘湖故居上一次大规模的修复是在22年前,期间也进行过多次小范围的修缮。今年1月,以刘姓氏为主的86户狮子山老屋人,为重新修建刘塘湖故居自愿捐钱、捐物、出劳力,除个别家庭条件差的户头出资2000元外,其他的每个户头都至少捐资3000元以上,也有像刘映辉这样的热心人出资上万元。
刘塘湖故居将按原貌修复,即能保留原有的风格样式、历史蕴味,又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明、生产生活的需求,以后可以用作红白喜事、商讨议事、文化活动、娱乐健身的主要场所。
塘湖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县两城隍、一门三尚书、五里三进士”的历史佳话传遍鄂南大地。当下,像这样由民间群众自发出资、出力,修复和保护古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还有诸如南宋抗金英雄方琼纪念馆、润田大屋、罗荣桓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等古迹。
然而,刘塘湖故居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也难免令人堪忧,大部分居民将“私房”拆除重建,“公房”又修缮保护不周,加之岁月洗礼,故居那高耸的飞檐,如桅似帆的马头墙已不复存在了,如今只有隽镌着“清朝鸣凤”四个大字的门庭几经修葺依然屹立,在故居的屋场边上还有一棵300多年历史的造型奇特、树藤盘绕的古杞枫树。
负责组织修缮的村民刘建仁告诉记者,刘塘湖故居的这次大修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村民的积极性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拮据和修复方案不够科学等问题。
修缮保护与开发利用传统古建筑是把双刃剑,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让他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能展示镇村魅力,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致富不忘乡亲 通城籍商人出资保护百丈潭水源地
下一篇:
咸宁市高新区企业结对子帮扶通城贫困劳动力就业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陈新报道:记者从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美尔美陶瓷2017全瓷品鉴年会获悉,位于通城高新区的湖北亚细...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葛亮) “现在设备和技术真先进,要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想不到高压线路也可以不停电工作,为供电部门点...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晨报道:近日,通城县“学习十九大,掌握新思想”知识竞赛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县的38支代表队参加了...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洞石、李英明报道:“县地税局的党员先锋们耐心又热情,看着他们胸前的党徽和税徽,我们心里特别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