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穿行于位于嘉鱼县潘家湾镇的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秧育苗中心,只见银白色的大棚如列队的白色巨人,在蓝天下静静呼吸。
掀开帘门,蓬勃绿意瞬间涌入眼帘——苗床上亿株甘蓝幼苗“水上漂”,肥硕叶片层层交叠,在光线下熠熠生辉。
正在查看幼苗长势的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志雄博士的胶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俯身拨开甘蓝苗床,指尖从嫩绿的叶片间划过,仔细检查每株幼苗的舒展度。
刘志雄说,农户只需提供蔬菜种子,即可得到质优、价廉的甘蓝苗,实现蔬菜育苗“甩手”式服务。
“工厂化集中育苗的优势如同现代工业流水线对比传统手工作坊。”刘志雄说,其高效率体现在节省大量人力、土地和种子成本,通过立体栽培、智能灌溉施肥,在有限空间内培育出数倍于传统田间的优质种苗。
如何智能?刘志雄介绍,通过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子的全自动化控制,构建起“环境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智能化体系,让育苗过程彻底告别“看天吃饭”,确保每一株秧苗都健壮、整齐、无病虫害,成活率远超传统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为育秧育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革,在种苗品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
种苗品质与产能的“双提升”,是最直接的成果。精准的环境调控让种苗“长势齐、体质好”,移栽后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产能方面,年育秧育苗能力1.6亿株,能满足全县8万亩蔬菜、8000亩水稻的用苗需求,为市场提供了更充足的优质种苗供给。
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双跃升”,让基地运营更具竞争力。人力成本大幅降低:1名技术人员可管理整个育苗区,较传统模式提升5倍以上;管理上,中控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记录,种苗合格率可追溯,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管理精度实现质的飞跃。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水上漂”育苗代替旱钵、撒播育苗等方式,将单株甘蓝育苗成本从原来的0.13元/株降到0.08元/株,每亩可节约育苗成本175元。生态方面,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农药残留量符合绿色标准,实现了“赚钱”与“环保”的双赢。
金润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离不开政府的“保驾护航”与技术合作的“智力支持”。
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秧育苗中心自建成以来,持续与中国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合作,不断提升育秧育苗水平,采用全自动营养钵制钵机代替人工装填种子和营养土,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
刘志雄是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邱正明教授团队的成员之一。今年,潘家湾镇与该研究所合作共建健康蔬菜栽培研发中心,建设数字化健康栽培示范区210亩、玻璃温室品种与技术展示区12亩,已有3名专家入驻蔬菜健康栽培研发中心。目前,示范区种植基地土地翻耕已基本完成;玻璃温室已完成顶部大棚维修,种植计划已制定,正在新街镇富德蔬菜育苗基地育苗。
“我们在示范区栽培的甘蓝品种有美味甘蓝、一品甜味等品种,一共是180亩,剩余的30亩主要栽培皱叶菜、西兰花等十多个品种。”刘志雄说,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随着更多智能技术的应用与迭代,嘉鱼将书写出更精彩的现代农业答卷。
特约记者 皮道琦 通讯员 皮博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嘉鱼县鱼岳镇东街社区:节水宣讲进课堂 童心绘就绿色生活
下一篇:
嘉鱼县鱼岳镇樱花社区党员带头议公约 居民心声入条款
”据了解,益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次送出了大米180斤,西瓜、南瓜、冬瓜各500斤,茄子、土豆、辣椒、胡萝卜各200斤,赤壁市...
4月11日,嘉鱼县农谷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一片繁忙。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链工程,持续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全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的新产业、新业态示范项...
9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专题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
2月22日,通城县北港镇庄前社区,绿康种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大棚内,村民忙着扯苗、出圃。刘建平摄(影像咸宁)。
5月20日,嘉鱼县平安洲,菜农们正将包菜收割、打包、装冷链车,运往广州。雷平徐敏摄(影像咸宁)。
建有单体大棚84个、连栋大棚3个,每年可产蔬菜种苗8000余万株,总产值1200万元,能够满足供应基地周边9000余户农户、6万亩蔬...
咸宁网讯记者丁伟、通讯员熊琦报道:分拣、包装、装车……2月7日,走进嘉鱼县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配送中心,记者看...
该基地由湖北绿康种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建,每年可育辣椒、黄瓜、西瓜、茄子、苦瓜、甘蓝等10多种蔬菜实生苗和嫁接苗近...
2月17日,在通城县北港镇庄前村绿康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大棚内,当地网红直播销售辣椒、茄子苗。刘建平摄(影像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