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嘉鱼新闻 >> 正文

提升造血功能 激发内生动力——嘉鱼聚力产业扶贫擦亮扶贫“成色”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5-21 08:55

5月19日,走进官桥镇官桥村的千亩红薯种植基地,生机盎然的红薯秧苗铺满希望的田野。看着长势不错的红薯苗,徐平眉眼笑意盈盈。

基地为湖北种乐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有,徐平便是公司负责人。他告诉笔者,公司于2019年成立,前身是嘉鱼县金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主要开展红薯种植和加工,加工好的纯天然红薯粉条年产2000万斤,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往武汉、广东等地。

“我们大力发展农户及贫困户种植红薯,并开展季节性务工。红薯产量高,亩产能达到6000至12000斤,公司保底收购0.35元一斤。”徐平介绍,2019年,共有91户贫困户与他的公司签订种植协议并受益。今年,他计划发展万亩红薯种植,带动400户贫困户参与种植,预计每人可年增收3000元。

近年来,官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助力该镇企业形成集红薯育苗培育、规模种植、鲜薯销售、薯制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开展产业扶贫,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帮助了贫困村民卖红薯增收,甩掉贫困“帽子”。

目前,该镇已发展红薯种植1万亩,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带动了8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基地现种植纽荷尔脐橙800亩、金秋砂糖橘100亩、南丰蜜桔50亩、水产面积80亩……”当天,位于陆溪镇铜山村四组的石壁山千亩脐橙基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该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为周边农户以及贫困户提供了不少脱贫致富的机会。

目前,该基地共流转121户农户土地1080亩,包含22户贫困户土地70亩。基地有10位长期务工人员,其中长期务工贫困户3户,短期务工贫困户5户。农忙时务工人员多达50人以上,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2至3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11万元。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近年来,嘉鱼县以产业扶贫助力贫困对象稳定脱贫,以产业发展引领贫困对象持续增收,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脱贫路径。按照“平原粮菜、滨湖鱼虾、丘陵油茶苗木和红薯”产业发展布局,各镇村结合资源禀赋和贫困户发展意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

数据显示,2019年,全县新发展优质水稻16300余亩、精细蔬菜6300余亩、水生蔬菜3700余亩、苗木花卉880余亩、脐橙2000余亩、红薯1000余亩、四大家鱼2600余亩、小龙虾8000余亩、家禽10余万羽,蜜蜂527箱,8111户贫困户发展了特色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达98%以上。

县扶贫办副主任余顺清介绍,2019年该县持续推进“公司(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帮带贫困户的方式,采取订单、保底收购,并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种养赚现金、务工赚薪金、入股赚股金,7032户贫困户通过经营主体带动或务工增收,经营主体带动比率达84%以上。

为加大贫困户培训力度,全县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65场次,发放教材和技术资料共计8000余份,培训群众5300余人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350余人次。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脐橙种植、就业技能、创业意识等主题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对象900余人。

同时,持续开展产业奖补评选,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新型经营主体予以奖补,共奖补4232个产业项目,发放资金388.24万元,有力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动力。(通讯员 皮道琦)

别墅养鸡富乡亲

本网讯 通讯员邓丹、吴世忠报道:5月9日,笔者来到高铁岭镇九龙村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一个个天蓝色或白色的小铁皮屋,如小别墅般林立在空地上。负责人张亮告诉笔者,这些都是贫困户提前订好的,过几天买鸡苗时会一起带走。

张亮的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头两年用六七十平方米的大鸡舍,但是鸡扎堆在一起,容易造成鸡群染病死亡,而且大鸡舍成本也高。几经摸索,张亮探索出1亩地放置1个“鸡别墅”,经过300天养殖周期饲养50只土鸡,力争增收5000元的“135”模式。

这种模式投资小,可操作性强,很快吸引了扶贫干部的注意,不少兄弟县市区也慕名前来学习,一下掀起了一阵“别墅养鸡”风。

“以前我自己养鸡,要么鸡容易发病死,要么土鸡蛋卖不起价,甚至卖不出去,别说致富了,就是脱贫也难。”该镇杨山村贫困户刘军告诉笔者,他是最早加入张亮合作社学习“135”模式的贫困户之一,鸡苗、疫苗、养殖技术由张亮提供,所有土鸡蛋也由张亮统一收购,价钱在一块二到一块五之间,不愁销路。

近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张亮的土鸡蛋走上直播平台,销量激增。这几天,张亮又研究起了抖音带货。他说,追求事业成功没有止境,希望合作社土鸡蛋的销路能够更宽、更广……

羊倌踏上致富路

本网讯 通讯员熊琦报道:“上周卖43只山羊还清了贷款,今年小龙虾估计可以卖个2万多,真的要感谢政府,不然我不会这么快过上好日子。”5月18日,鱼岳镇石叽头村的山羊和稻虾养殖户熊齐红在笔者面前激动说道。

此前,熊齐红是村里出了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慢性肾病,不仅干不了重体力活,还要长期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欠了不少外债,生活拮据得常常煮一锅面将就过一天。

令人欣慰的是,熊齐红并没有放弃重振生活的希望。患病治疗期间,他坚持购买种养殖方面的书籍学习,还常常去县城的农贸批发市场了解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熊齐红的贫苦生活在2014年迎来转机。当鱼岳镇技术扶贫工作队进驻石矶头村,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熊齐红一期不落地听完所有技术课,随后决定规模养殖波尔山羊。

2016年4月,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熊齐红获得嘉鱼县农商行的5万元免息贷款,加上自筹的1万元,买下70头波尔山羊经营山羊养殖产业。结果,当年卖出的15头羊就赚了1万多元。2017年,年收入达到10万元的熊齐红,还清贷款和部分债务,成为镇里的脱贫典型。

“党的政策好,帮助我脱了贫,过上了舒心日子。现在我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熊齐红说,下一步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吸纳贫困户务工,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虾叔的小龙虾梦

本网讯 通讯员熊熙、尹泓报道:火红的小龙虾,红火的好日子。在潘家湾镇肖家洲村七组的稻田龙虾养殖基地,村民熊耀正是靠一只只肥大红亮的小龙虾,闯出了脱贫致富路。

今年49岁的熊耀,一家三口人,妻子患多重一级残疾,哥哥患多重二级残疾,他本人早前空有一身力气没有技术,只能靠打些零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4年,熊耀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让熊耀高兴的是,当他把养殖小龙虾的想法告诉当地扶贫干部时,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2017年,在镇村和驻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熊耀把家里的几亩闲田改成池塘,开始他的养虾之路。那一年,虽然收入不多,但比起在外打零工,日子有了一些起色。

2018年,尝到甜头的熊耀承包25亩水田,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为了便于管理,熊耀在虾田边搭了简易的小屋子,喂龙虾、除草、起龙虾、卖龙虾。经过一年的精心经营,收入达到6万余元,顺利脱贫。

慢慢地,熊耀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养殖能手。2019年,他不仅养殖小龙虾,还种起湘莲,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创业天地宽。问及今后的计划,熊耀满怀信心地说:“我想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加入到养龙虾的队伍,让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

野藕种出好“钱”景

本网讯 通讯员马辰报道:5月13日,位于新街镇王家月村的湖北省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包装新鲜藕带,这些藕带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唐攀是嘉鱼野藕种植第一人,同时也是湖北省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野生莲藕种植加工基地的创始人。公司主要依托本地生态优势发展野藕种植,时下种植面积约1000亩。

“现在正是吃藕带的时候,我们基地的藕带非常香甜脆口,不信你尝尝!”唐攀热心地向笔者递过一把藕带,讲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2014年,唐攀和妻子回乡创办野藕种植基地。2019年以来,唐攀流转周边200多亩土地,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因基地用人需求增大,怀着对社会感恩之心的他,优先聘请本村贫困户和土地被流转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个带动父老乡亲增收。据悉,在唐攀基地长期务工3户贫困户,每人年收入能增加一万元左右。

为保证野藕原生态无污染,唐攀聘请名校专家做技术指导,学习了在野藕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通过饼肥在土壤中不断发酵等技巧,确保野藕生长所需养分,产出来的野藕口感更加粉、糯。

“咱们嘉鱼的湖地水质好,适合种植野藕。现在严格按照县里标准,栽培全过程采用减肥减药、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种出来的野藕品种纯正,市场价比同类品种高3-5元。”唐攀说,今后,他还要依托公司带动更多贫困户种野藕,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脱贫“小巨人”尹才汉

本网讯 通讯员祁声坤、刘奥报道:“早上做保洁,中午砍完树,现在去看龙虾!”5月12日,笔者见到尹才汉时,这个1米5左右的男子似乎感觉不到疲惫,乐呵呵地又向河塘出发……

尹才汉年近50岁,初中文化,家住陆溪镇虎山村七组。早前因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一家三口生活十分困难。2017年更是遭遇晴天霹雳,一场意外摔伤让他丧失了劳动能力。

人穷志不短,真心谋发展。被村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委组织部部长魏萍开始对他结对帮扶,虎山村两委也时常到他家了解情况,大家一起为尹才汉走出困境出谋划策。

笔者了解到,2018年3月,尹才汉还申请成为村里的保洁员,又增加一笔7000元的年收入。同年7月,魏萍部长上门宣传政策,尹才汉成功申请小额扶贫信贷资金3万元,期间还多次享受了雨露计划、教育资助、产业奖补等国家扶贫政策。

“别看我个头矮,但是我手脚勤、脑袋转得快,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动脑、肯动手,大家都有饭吃!”尹才汉笑着说。

天道酬勤。尹才汉和他的爱人曾喜燕通过辛勤劳动,终于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嘉鱼首个5G基站顺利完成网络测试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